□甘肅省靜寧縣界石鋪鎮中心小學 李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經濟、教育等原因,農村向城鎮轉移的人口越來越多,農村小學的學生人數正在逐年下降,多地出現了不足百人的小規模學校。從當期的經濟發展實情來看,在今后,農村小規模學校極有可能成為常態,甚至數量還會逐漸增加。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效利用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辦學資源,不縮減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范圍,以復式教學法講好藝體課,是當前在農村小規模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有力舉措。
現在,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城鎮化規模不斷推進、城區或中心鄉鎮義務教育的普及,固然使農村適齡學生大量流失,然而,還是會有因地區經濟落后或留守等問題,依舊生活在農村的適齡學生。面對這些未來可期的學生,教師的教學重點不能只放在傳統的應試科目上,從中央到地方對藝體教育的重視被反復強調,這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心理、學習興趣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得見,在城鎮與農村學校全面推行藝體課程的教學將會是必然趨勢。所以,面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力量和校舍緊張的問題,校方不應該再被動等待不知何時才能備齊的教學資源,而應主動尋求教學創新的出路,幫助農村的學生們享受到有質量的素質教育,在學校的教學質量上不被同齡城鎮學生拉開距離。在此提出開展藝體復試教學,其目的就在于幫助農村小規模學校擺脫困境,通過復式教學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年級組編在同一間教室或活動場所,由同一位教師在同一節課中采用不同的教材分別進行教學,確保有機會實踐課程內容,給農村學生提供興趣拓展的機會。
就鄉村各類學校的教學質量來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小規模學校的辦學質量是差強人意的。具體來看,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學校的整體學生數量不足百人,加之年級多,最后分散到每個班級的人數少,而師資力量又有限,從而造成班級氛圍不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學熱情被打擊。由于師資力量有限,一位教師通常要負責多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每天疲于奔波于各個學科、各個年級的教室之間,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教研工作。并且,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學校的教學政策只能采取“抓大放小”的手段,著重考慮語數外三門重點學科的教學資源,而藝體類學科則往往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原本安排藝體課程的時間常被其他科目占用。長久下來,教師得不到提升空間,學生缺乏學習氛圍的感染,沒有松弛有度的學習章法,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過去的復試教學采取的是“一動一靜”的方式,也就是在同一間教室安排不相鄰的年級,兩個年級的學生背向而坐,教師在給一個年級講課的時候,另一個年級在旁邊自學,防止知識互相干擾,并且教師要在一節課內不時給兩個年級切換不同的教學內容,會使得教師的教學出現“斷片”的情況,甚至長期拖堂,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為了改變這一問題,當前復式教學的新方法采取“同動同靜”的教學理念。將相鄰的年級組編在一起,在一節課上教授同一學科同類型內容,保證學生整體的接受能力相近,所學知識體系相同,如此一來可以減少由于課程內容不同帶來的不必要干擾,并且學生之間可以共同合作、完成教師發布的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就同一節課的教學來說,教師不必在給這個班教學的時候,讓另一個班在旁邊自行學習或靜坐等待,從而在組織教學上浪費時間,也不必因為短時間內切換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使得學科知識難以深度挖掘。就藝體學科的教學來說,教師不必在給這個班教學的時候,讓另一個班在旁邊自由活動或靜坐等待,從而不便于監督學生活動完成情況及人身安全,也不必因為短時間內切換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使得教學深度無法推進。在教授學科內容時,通過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共同協作,既能夠讓高年級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又能夠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兼顧教師一部分教學指導工作。以繪畫課為例,教師要講解的兩個年級的課程內容是一脈相承的,只需要在教學流程中根據學生情況把控教與學的難易程度。并且高年級的學生在給低年級的學生提供幫助的時候,可以對以往的知識進行復習和再理解,兩個年級的協作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使課堂的氛圍活躍,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當然,就農村小規模學校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采取復式教學法并不代表就解決了所有教學難題,關注藝體課程的教學,只是推行全面素質教學的第一步。總的來看,要想保證復式教學取得明顯的成效,還需做出許多努力,但是,我相信,復式教學將會是助推農村小規模學校一舉提升辦學質量的關鍵力量,讓更多的農村孩子和城鎮的學生一樣,享有同樣內容和質量的義務教育,幫助農村學生在升學后能夠跟上學習的進度,成為祖國未來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