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金沙高級中學 申云霞
勞動伴隨著人類的始終,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類物質水平的提升,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越來越被人所忽視。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所以在高中階段落實勞育目標,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非常重要。為此,學校務必要在正確認知勞育的基礎上使其以更具象的形式呈現到學生身上。而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要想將勞動這一良好品質深入人心,學校首先要從弘揚勞動精神入手,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觀念對一個人的行為起到了指導和推動的作用,所以讓學生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才能使勞育真正發揮出優勢。為此,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有效的形式來弘揚勞動精神,如勞動文化建設、主題板報、演講會等。通過這些內容的展示,學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這對于學生了解到勞動的光榮、偉大、崇高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弘揚勞動精神是樹立學生正確勞動觀念的基礎。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實施勞育課程時,為了弘揚勞動精神,調動起全校師生的參與性,學校以“班級勞動文化建設”這一主題將師生融入了勞動精神的體驗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首當其沖地對學生進行了勞動精神滲透,并指導學生展開了班級建設。之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個班級中都彌漫著勞動的精神氛圍,而學生更在這一氛圍中了解到了勞動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是民族復興的基石,更是自身發展的必備品質。同時,在弘揚勞動精神的過程中,學校還有意識地引導教師將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等實干精神融入其中,從而有效促進了高中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的樹立。
勞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意味著要想使高中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學校就不能忽視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從德育出發,能夠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去認知勞育,更能夠對勞育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和解讀,從而逐漸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實際上,與熱愛勞動相對應的無非是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奢侈浪費,而道德教育則能夠有效避免學生產生這些行為,這對于學生更為有效地養成良好勞動行為習慣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認知能力和水平,而良好勞動行為習慣的養成則依賴于學生自身道德情感因素的作用。所以,在學校管理中,在參考大多數教師的意見后,學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榜樣的作用,一方面利用教師自身的優勢給予學生以正確的道德引導和勞動行為輔助,一方面則利用評選的行為給予學生以鼓勵和表揚,并盡可能選擇公開的形式來發揮榜樣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勞動這一良好行為習慣是值得大家認同和效仿的。通過這些方式的融合使用,勞育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中階段的勞育中,對學生勞動行為的訓練、鑒定的最好方式便是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實踐中,學生的態度和品質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這也是學校每一位管理者真正了解學生勞動認知和勞動行為的最佳方式。同時,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若能在這一階段進一步展開勞育,不僅能夠使勞育更為具象,還能夠使學生在更為真實的體驗中強化對勞動的深度解讀,這對于強化勞育教學效果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高中勞育教學中,學校應該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勞動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體驗中有更為深刻的感觸。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提前謀劃,校內要建設勞動場館,校外要與各方實踐地點取得聯系,為了確保能夠在安全的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對生活的改變,學校在初級階段選擇了較為簡單的家務勞動,并要求各班級班主任與各方家長取得了聯系,從而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以及在勞動后所得到的滿足感。長而久之,必然能夠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樂奉獻、善合作、懂感恩、有素質,且具備勞動熱情的優秀的未來傳承者與建設者。
在教育中,為了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學校往往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評測。評測的方式不僅是為了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其目的還在于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重視度。所以,學校要想真正將勞育課程納入高中教學內容之中,就不能忽視對勞育評測的落實,只有從根本上提高大家的重視度,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目的。因此,學校可以將勞動教育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提高全體師生的重視度,進而提高勞育教育實效性。在落實勞育評測的過程中,學校首先邀請教師一起參與到了對這一話題的討論中,最終將其納入綜合素質的評價中。在這一基礎上,學校還與大家一起對評測的內容和方式進行了確定,從而完成了基本的勞育評測架構,其內容中包含著勞動的參與度、勞動情感的認同度、勞動作品和勞動行為的滿意度等多種內容。顯然,對勞育測評的落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仍然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所以,在高中勞育教育中,學校要發揮出群體的力量,尊重他人的觀點,從而為高中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勞育作為德育的重要內容,對于高中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的塑造和勞動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學校要重視起對這一教育的實施,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