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花牛中心學校渭峽小學 岳招娣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要求學生能夠在一定時間里發揮多種思維,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對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把教材知識變得具體、直觀、形象、生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輔助教師深化小學數學改革。
作為一名從教快三十年的小學數學教師,我經歷了從傳統教學向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渡,同時,深深感受到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一般喜歡看圖像和動畫片,不善于思考或觀察。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側重講授教材知識,忽視培養學生思考和動手的能力,導致喜歡感性直觀內容的小學生缺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不僅和數學知識邏輯性強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有關,還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理念落后有關。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能認識到情境、生活、主題圖等的作用,課堂顯得呆板、一成不變,學生參與度較低。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憑借立體感強、色彩鮮明等優勢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并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因此,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傳統的應用題教學,除了枯燥的數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掛圖或投影片來創設情境,使知識的導入有時顯得生硬而蒼白。而利用多媒體網絡可以創設出與題意生動而又貼切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其潛能的發揮,使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主動地接受知識的引入。例如,在講解平均分的知識時,就可通過多媒體來創設情境:兔媽媽拿著8個同樣大小的蘿卜來給姐妹兩個分,分給兔妹妹2個、兔姐姐6個,兔妹妹不高興了,兔媽媽分給兔妹妹5個、兔姐姐3個,兔姐姐又不高興了,兔媽媽犯愁了,怎么分才公平呢?教師讓學生幫兔媽媽想想辦法,如何分才能讓兩只小兔子都開心?在學生各抒己見后,利用多媒體呈現平均分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很難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計一些豐富多彩,而且又貼近于學生生活的、富有真實情景的學習內容,這有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鞏固了教學內容,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調動多種感官理解數學的本質。例如,在教學《圓錐的認識》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圓錐形圖片、圓錐形建筑物,幫助學生建立圓錐形的表象,利用動畫光點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型,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形的幾何圖形。并且用動態演示圓錐側面展開過程,使學生更形象地認識圓錐側面的特征。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通常要配合主題圖進行,讓學生基于主題圖收集數學信息、解決問題,有時候還需要學生按照所收集的信息提出問題,這對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對此,教師應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課件為學生一一展示主題圖的信息,提高數學提問教學的效果。例如,在乘法初步認識的教學中,主題圖相對復雜,為避免學生的回答雜亂無章,教師可在多媒體課件里展示從主題圖提取的圖形,讓學生針對單幅圖提問,消除其他場景的干擾。對于其他場景也是如此,教師依次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提問。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也可根據主題圖重新設計貼近學生學習需求的問題:小朋友在一個晴朗的周末去游樂場玩(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熱鬧非凡的游樂場里有哪些游樂項目,座位是如何安排的,小火車上有幾名小朋友?小飛機呢?過山車呢?你是如何數的?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列加法算式,之后觀察加法算式,分析各是“幾個幾”,進入乘法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多媒體課件能夠使靜態變動態、抽象變形象,多媒體課件的授課方式不但使一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自覺主動地學習,為學生提供自我動手的機會,課堂上真正做到以教為輔,比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的日歷來探究每個月可能有多少天,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選取不同年份來發現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數,同時還發現二月天數比較特殊,由此知道平年和閏年,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各個年份的二月,借助信息技術激發了思維,有助于學生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在整個過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轉化。這一探索過程是常態教學所實現不了的。每個人都儼然是一個小數學家,在介紹自己的新發現,或傾聽、或參與探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知識,同時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質疑、敢于創新,不斷發展數學思維。
在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實施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創設合理的情境,同時融入生活內容,促進多媒體和主題圖的結合,真正實現動態教學,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循序漸進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只是小學數學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教師應把握好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程度,不得喧賓奪主,為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