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七中學 葛瀟
學材不僅僅是指教科書,也包含其他知識層面,這些均為學習資源。初中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教科書中的內容,更要通識教科書中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聯系,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也就是說,應讓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這就是所說的“學材再構建”策略。
在現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堅持使用落后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在部分老教師身上更加明顯,認為讓學生能夠理解做對題目是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讓學生無法體會數學的學習樂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構建學生的數學整體素質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但是在目前部分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老師在不停講課,學生不停記筆記,不追求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也沒有深層次的師生互動。頻繁的師生互動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使學生更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并不重視課堂互動。課堂上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老師,老師與學生的錯位導致課堂的效率低下,使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了空談。
任何教材的編寫都是以國家課程標準進行的,國家課程標準規定了不同階段的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要培養的能力以及要達到的教學要求,因此“學材再構建”的過程必須要對國家課程標準進行詳細解讀,結合教材中的內容,確定各個單元的教學總目標,這樣就可以為學生把住學習的命門。
因為國家課程標準只是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最低標準,各個教材編寫單位根據課程標準進行教材的編寫時,有廣闊的空間可以發揮。不同的教材版本所使用的的習題、知識呈現方式是不同的,但是要講解的知識點卻是相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學材再建構”時,要充分吃透教材中的知識點。教師要明白,教材只是知識的承載體,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和理解知識點才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要講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能夠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融會貫通。
每一個班級的學情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所在班級的學情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這一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就好像學生要坐船過江,教師只是一個擺渡者,教師要做的是將學生擺渡到江的對岸,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等。對于不同的學生能夠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上感到不吃力,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階段“學材再構建”中教師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學材再構建”對于學生來講,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會提高學生的成績,也會增加學生的自信,為社會的人才需求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