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永安街小學 張紅
當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似乎是遇到了瓶頸,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上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寫作水平不知該從何入手。面對這種情況,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界興起一種將“層遞式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熱潮,逐步擺脫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難出成果的境地。
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充分應用,依據學生自身的寫作水平把作文寫作的目標劃分為幾個循序漸進的步驟,并且要求學生制定符合當下寫作水準的每一階段的作文學習、寫作計劃,在每一個寫作目標步驟完成之后及時進行階段總結。這并不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放松下來,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寫作學習情況創設出針對學生的詳細教學計劃以及策略,并且隨時依據學生的反饋做出相應調整。
目前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視度普遍不夠,甚至有的小學語文學科并未開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這一課程。一方面,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并未真正認識到小學語文作文在學生以后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作語文課堂之余的小任務一帶而過,殊不知這樣的應付了事卻會為學生將來的閱讀理解、行文寫作留下隱患。此外,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確實有著較高的文章寫作水平,但卻教不得法,未能夠將所學都教給學生。這也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諸如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急功近利、方式單一,本文便不一一列舉。
小學生對作文寫作多數情況下是存在抵觸的情緒的。小學生中的大多數對寫作毫無興趣,甚至有的小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了心理障礙與畏懼,這些都是小學生對于寫作產生的抵觸情緒的心理原因。除了對寫作畏懼、抗拒心理原因之外,小學生在寫作方面還會有理解障礙等原因。小學生在寫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有不注意課外書籍的素材收集以至于寫作時無從下筆,對于作文要求理解產生偏差以至于寫出的作文偏離題意,習慣性套用現成模板以至于作文語文模式老套無新意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說明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著種種障礙,更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層遞式教學模式推動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提高。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那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阻力會小很多。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作文教學應用中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激起學生對作文寫作廣泛的、符合自身發展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廣泛性、多樣化的閱讀體驗,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寫作的興趣并勾起學生寫作的欲望,并且要讓學生對這一步驟進行階段性總結以期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作文教學應用中的第二步就是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寫作素材是要靠學生不斷積累得來的,當然積累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的參與指導必不可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出課外閱讀經典數目,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發展階段的電視節目,提醒學生多注意、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因為它們也是學生寫作生動有趣的素材。另外,小學語文教師要騰出時間專門指導學生如何使用積累的素材。好的作文如果沒有在合適的地方得到合理的運用便是對素材的浪費。
作文寫作質量好壞的標準之首要便是作文的整體構思、立意是否精巧、是否符合題意。一個好作文構思等于為作文構架了一個精巧的結構,完美的作文構思是創作出出彩作文的前提,所以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作文教學應用中的第三步就是推動建立學生的整體構思。整體構思體現在作文寫作上就是意在文先。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在作文之前先確定作文立意的習慣,要根據正確的立意確定寫作方向并列出寫作提綱,使小學生寫作具有系統性與目的性。
整體構思具備等于學生寫作有了“骨架”,但是要想為學生的作文添彩便需要在“骨架”上附“肉”,所謂“肉”便是學生在寫作中運用寫作技巧對文章進行潤色。大力加強學生的寫作技巧便是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用中的第四個步驟。小學語文教師要開專題課教會學生對文章進行潤色與渲染、使用修辭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一部分的內容講解時,引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課《北京的春節》為例,教會學生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修辭對自己寫的文章進行潤色,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出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該教師講道,要想文章有“味道”,就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理解、適當的修辭,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這樣方不失為一篇好的作文。在該教師教授方法之后,一學生寫出了一篇作文《雨前》,深刻描寫了雨前的場景,讀者讀來就像是步入了學生描繪的雨前場景。片段如下:天邊的烏云像山一樣壓過來,狂風呼嘯,路人急急忙忙地趕回家,空氣壓抑得使人無法正常呼吸。教師積極地教學引導,使學生能夠不斷進行寫作練習的鍛煉,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任重道遠,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狠抓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遵循小學寫作教育的規律,穩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