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提出: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江蘇省金壇中等專業學校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全面實施、總體設計、精心組織職業啟蒙教育課程,不斷提升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課程的實施水平。
職業啟蒙課程面向全體學生。職業啟蒙是一種持續教育,通過教科書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分階段向學生提出職業啟蒙目標,使學生了解不同職業類型的共同知識,培養職業意識。面向中小學生個體差異開發課程,圍繞培養中小學生綜合素質建構課程,使職業啟蒙不斷深化。
小學生通過參與職業啟蒙主題活動、參觀企事業單位和實訓基地等,獲得積極的職業啟蒙體驗。中學生積極參加職業體驗活動,體驗專業實踐,積極分享專業經驗和感受,與教師、同學交流專業知識,形成職業認同,培養解決問題和創意物化的能力。
職業啟蒙教育課程的內容組織應遵循實踐性、連續性、自主性、開放性和整合性的原則?;趯W生自身發展需求,進行職業啟蒙主題開發與活動內容選擇?;趯W生可持續發展設計職業啟蒙教育課程,職業啟蒙主題活動內容堅持遞進性和長短期相結合。職業啟蒙內容由簡單到復雜,不斷拓展活動范圍和豐富活動內容,持續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職業啟蒙內容在學期、學年、學段之間有機銜接,使職業啟蒙主題序列科學合理。
一是調查探索?;谥行W生自身利益,從社會性和學生生活中選擇職業啟蒙教育主題。中小學生積極學習職業知識,分析解決職業問題。注重運用實地觀察、訪談、實踐等方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究、批判質疑和理性思維的精神。二是社會服務。關鍵要素是認知服務對象的需求、制定服務計劃、開展服務實踐、反思服務體驗和分享經驗。三是生產設計。關鍵要素是創意設計、選擇工具和材料、動手制作、展覽與作品交流、反思與改進。四是體驗職業。關鍵要素是職業情境選擇設計、職業崗位演練、從業經歷交流、職業經驗提煉和職業行動。
1.職業啟蒙課程的預設和生成。
職業學校會同中小學,統籌安排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主題、時間、教師、職業實踐場所,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溝通協調,為中小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職業啟蒙內容創造條件。鼓勵師生步入社會創造性地開展職業啟蒙,為中小學生職業發展保駕護航。
2.職業啟蒙課程和學科課程。
在職業啟蒙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中,引導中小學生積極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職業問題,在職業啟蒙中延伸、重組、提升綜合學科知識。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應分析解決職業啟蒙中發現的問題,拓展學科教學。
1.課時安排。
各中小學根據需要集中或分散開足規定課時總數,切實保證、靈活安排職業啟蒙教育時間。職業學校為中小學生提供職業探究的時空環境,保證中小學生職業啟蒙的長期性和連續性。
2.實施機構與人員。
成立職業啟蒙教育課程領導小組,教學科研處、各院系和校企合作處等職能部門聯合起來,整合校內外職業啟蒙資源,規劃、組織、協調管理職業啟蒙課程,制定并落實職業啟蒙課程實施方案,有效實施職業啟蒙教育課程。職業學校教師全員參與,分工合作,建立相對穩定的專兼職職業啟蒙教師隊伍。專業教師主動承擔指導任務,發揮專業優勢。同時,積極爭取家長、企事業單位行業專家和社會力量擔任職業啟蒙兼職指導教師,協同開展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
3.組織方式。
小組合作和個人單獨進行職業啟蒙皆可。中小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充分發揮合作學習優勢,培養合作溝通能力和自主參與意識。
4.教師指導。
教師指導貫穿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全過程,注重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在實施職業啟蒙階段,教師創造真實的職業環境,為學生提供個人體驗的機會,指導學生體驗職業。在總結職業啟蒙階段,教師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方式呈現職業經歷的結果,并鼓勵其采用多種形式呈現。
5.活動評價。
以促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為目的,設計與實施職業啟蒙教育評價。建立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檔案袋,做好職業體驗寫實記錄,突出學生發展導向。在職業啟蒙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重要記錄、典型的事實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匯總、歸檔,形成學生職業啟蒙教育檔案,并歸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根據職業啟蒙課程的目標和檔案,教師在每學期末通過觀察學生平時的職業啟蒙活動來指導學生揚長避短,明確努力方向。制定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評價標準和學分認定辦法,認定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課程學分。
一是建立教員培訓制度。對職業啟蒙的專任和兼職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其綜合專業知識的能力,使其明確培訓目標,增強對中小學生的觀察和研究能力。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開設職業啟蒙培訓課程,并組織教師系統學習職業啟蒙課程。二是建立健全常規教研制度。加強對校本教研的指導,配備職業啟蒙專職教研員,通過校際聯動、協同創新、區域推進,開展網絡教研、專題教研、區域教研等,提升職業學校面向中小學全面實施職業啟蒙教育的水平。
一是網絡資源開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職業學校合作開發和選擇優質的網絡資源,開發在線精品職業啟蒙課程。打造多級聯動的省市區校共建共享平臺,探索建立優質職業啟蒙資源的共享與利用機制,為職業啟蒙課程的實施提供優質規范的資源支持。二是硬件設施配套。職業學校提供配套的耗材和硬件資源,建立職業啟蒙課程資源協調共享機制,充分發揮培訓室、特殊教室和各類專業教學設施的作用。三是保障教育經費。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學校支持職業啟蒙課程資源、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專題研究,確保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所需經費等。四是建立安全控制機制。建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安全規程,增強教師的安全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落實安全措施,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一是完善考核激勵機制。職業學校提出對職業啟蒙教師進行考核的要求,將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工作業績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崗位聘任的重要依據??茖W合理計算教師工作量,表彰獎勵在職業啟蒙教育方面成效顯著的教師。二是督查職業啟蒙情況。建立反饋改進機制,監測中小學職業啟蒙課程開設情況及實施效果。職業啟蒙教育實施情況被列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督導部門檢查的重要內容。三是評選交流優秀成果。依托教育研究機構、有關專業機構、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部門,交流職業學校開展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活動的成果,激發廣大中小學生職業實踐和創新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