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英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教學中來。并且,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使其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愿意和同學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運用恰當的文字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具體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建議。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對于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寫出有價值,有成就感的作文。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發現,擁有良好寫作習慣的學生在寫作時胸有成竹,很“會寫”,因為他平時注意多看、多思。而有的學生在寫作時總是愁眉苦臉的,沒有東西可寫,總是羨慕那些作文被當成范文的學生。追其根本,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緣故。因此,在寫作時要培養學生養成用心說話的習慣。寫文章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心中所想的,同時可以使其在被別人看到以后和自己交流思想感情。因此,只有在寫作時,寫入自己的真實情感,讓自己說真話,這樣的文章才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才能與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讓人愿意去閱讀你寫的作文。但是有的學生認為在寫作時,只要是正能量的言語就可以了,其實,我們早就應該摒棄這種落后的思想。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對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少搬‘公式’,少說廢話。”現在衡量一篇作文的優良就是要看作文的內容是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意。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口語交際習作四》時,讓學生敞開心靈,勇于說真話,真實坦白自己所經歷過的感動的事,并將其寫出來,道出為什么會讓自己覺得感動。在寫作時,學生都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了,自然下筆有神。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抓住這個關鍵期盡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讀”和“寫”的關系,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水平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學習閱讀的方法,不斷地提高閱讀的能力和水平。然后,結合閱讀進行寫作知識方面的培訓。在每一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的課文,精選出優美的語段和詞匯,讓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深入研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體會作者這樣寫的美妙之處在什么地方。如在教學《草原》時,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草原的景物的?為什么要抓住這些景物來寫?并且從哪方面描寫草原美的?從中讓學生明白,寫作文時要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時要抓住它的特點和突出的特色來寫。又如在教學《夢想的力量》時,讓學生領會課文中的表達特點:對人物的描寫方法、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可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另外,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閱讀的過程中吸收和積累文章中的思想感受和語言的表達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學會記錄看到的好的文章和語句,然后,讓學生進行分類整理,以便用的時候能比較快的找到,也可以經常看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這樣在寫作需要時,這些儲存就會出現在腦海中,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學生可以很自然的融會貫通,把自己的感情表達的更生動、完美。所以經常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之一。
在我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總是學生寫好作文,老師再批改。殊不知,這樣會打消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因為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我只管寫作文就行,反正有老師給我批改。其實,修改作文,不僅是教師的事,也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只有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清楚地明白自己不足之處到底在哪里,才能寫好作文,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如在作文課上,經常給學生講解一些名人自己修改自己文章的事跡,以此來教育學生。而且還要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學會方法就能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體會到修改作文的樂趣,同時也逐漸意識到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投入到作文教學的活動中去,從而不斷地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