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忠良
(貴州省羅甸縣邊陽中學,貴州 黔南 550100)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知識獲得的多與少有著直接關系,對大多數文科生而言,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遇到了較多的困難,若高中地理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采取滿堂灌的模式,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弄不懂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這門學科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生活,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正式認識地理教學,并創新其教學手段,改變自身看待問題的角度,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地理教學,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先從觀念開始,這是最具根本性的方針策略,而課堂作為落實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地理老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開放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保證高中地理教學風格的獨特性及技巧性,教師需要進行創新性情景的建立,針對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的自身特征,結合不同章節的內容,營造出富有興趣的情景,利用情景的作用,引導學生逐漸走入地理知識學習中,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創新情景教學,使師生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對應的問題。創新高中地理教學情境,先得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再將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充分挖掘,最后,要注意地理課堂教學情景的合理性,使高中地理教學情景能在整個教學課堂中展現其價值與意義。
例如,沈陽市某中學地理老師在《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教學中,他從不同地區的植物葉子出發,慢慢引出世界自然帶的分異規律,并由小見大,在巧妙創設的情景之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突出了整個地理教學課堂的清晰主線,使整節課的效果非常不錯。
在進行地理授課的過程中,要盤活地理課堂,創新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態,切實的保障地理課堂知識點傳授到位。這就需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改變教學策略,結合教材內容,拓展一定的地理知識,注重授課時所講授的知識的連貫性及邏輯性,同時注意知識的簡潔性,通過條理化的知識形式羅列清楚,便于學生進行理解。在講解某些生澀難懂的重點知識時,需要結合課堂板書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如氣溫的變化,季風風向等,要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地圖,配合教材知識進行講解,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清楚氣溫是怎么變化,風又是如何形成等課本知識。在授課中,要注重學生積極性和思維的拓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一定的模型,并對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來了解學生知識的薄弱點并在課堂上進行強化。
其次,便是在改變教學方式中,要注重課堂學習的多樣性,要利用不同課時,不同的學習內容來改變本堂地理課程的教學方式。如在講授地球公轉運動時,會利用地球儀來輔助教學,在這堂課中,應當教授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工具操作,例如如何使用地球儀,及地球儀在地理課或者生活中還能夠如何應用等。同時,還需要一些其他教具來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到地球公轉、自轉、太陽直射點移動情況等方面的內容,保證課堂學習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一堂學科課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不可或缺的配角,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就需要通過教師來刺激或反襯、強調學生的課堂地位。教師在地理課程中,是將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是圍繞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內容為核心重點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豐富教學方式上增加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與活動,將地理課從純粹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例如在學習光照時,辨別太陽光直射點是怎樣移動的,可以讓學生在晴天多加觀察每天太陽的移動及物體影子是如何變化的情況,稍加分析,再通過課堂對這種現象進行解釋,能夠讓地理課堂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將知識活學活用。除此之外,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中,能夠靈活的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鼓勵,讓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要另辟蹊徑,用重點多講、理解為主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理解。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進課堂,教師可以將課堂知識進行融合講解并通過教具與學生一起動手來類比分析出結果,如教授地球運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與某一位或某幾位同學進行合作,在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演示地球是如何圍繞太陽進行公轉的,在這一過程中展示與體積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與其公轉時的方向周期是如何的,比較自轉與公轉的速度又是如何的。再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演示,來得出結果。教師就學生所得出的結果進行辯證講解,不僅豐富的課堂形式,還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增加其在學習地理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得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內容隨時代的發展而在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與手段也應該不斷更新,適應現階段的學習需求,同時,加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將這門學科生活化、簡單化,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并在愉悅的情緒下自主鉆研,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并為高考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所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不能只從某一方面進行,而應全面創新,為形成更好的高中地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