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為人師者不僅需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有“先覺覺后覺”的智慧,唯有如此,才能成就“暗者求于明”的師道。時至今日,教師資格證已成為“師者”的通行證,但一名教師從擁有通行證到成為“師者”還“路漫漫其修遠兮”。因此,教師只有在從教過程中且行且思,具備高尚的師德、師能,并且擁有“自覺覺他”的智慧,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師”。
愛嘗試,有主見、有沖勁、有個性是當今青年幼教教師最為顯著的特征。他們大多是“90后”,獨生子女的身份讓他們在擁有各項技能的同時,顯得分外嬌氣,對待事情也夾雜著個人主義情緒。剛出校園不久的他們,需要在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大熔爐里不斷熏陶與錘煉。
筆者所在的江蘇省泰興市育紅幼兒園“90后”青年教師數量占全園教師總數的50%以上,作為不斷發展壯大的主力軍,他們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影響著整園的師資質量和辦園品質。基于此,泰興市育紅幼兒園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伴隨著課改的節奏一起前行,他們在課程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長。
對于青年教師而言,他們充滿活力,散發著自由奔放的氣息。他們樂意規劃、積極進步、追求發展,能認真執行幼兒園各項工作制度。不過在自我發展方面,許多青年教師只能“常立志”,而不能“立長志”,他們常常在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會半途而廢,停滯不前。為此,我園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了各級各類的研訓制度和活動制度,目的是讓每一位青年教師都有機會在各種活動中成為主角,促使他們在擔當和責任中逐步從“他律”走向“自律”。
根據時下的熱點和教師教育教學中主要的困惑、問題,我園每月都會舉行一次話題討論。話題討論的主持人由我園的青年教師擔任,每學期初,團支部會牽頭采用自薦、選舉和支部推薦的方法確定本學期話題討論的主持人。主持人會在話題的準備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搜集、整理與思考,把圍繞話題準備的資料發送到群里,供大家思考和準備,這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師對話題討論的參與度和認可度。
我園根據青年教師的能力大小、特長、個人意愿,鼓勵他們承擔一些全園性的項目活動。如此舉措,不僅能使青年教師在項目活動中得到鍛煉,還能增加他們的責任感與自我擔當的意識。
從參與專項活動室管理、年級組管理,到參與課程管理小組,再到選擇性地參與園務管理。分層的管理體系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階梯,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成長的內在動機。
優秀的青年教師有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我園出臺名師成長激勵制度,以名師的成長經歷和光輝成就點燃他們的職業夢想,鼓勵積極參與課改的教師循著名師的足跡,沿著名師的路徑前行。
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教師具有很強的示范性,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以極大影響。教育者先受教育,青年教師需要擔當起幼兒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養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和氣度。
對青年教師來說,閱讀的作用不言而喻。為改變“假讀書”現象,我園取消了傳統的讀書心得交流活動。我們會在每學年開學初,要求每位教師寫一個讀書計劃,計劃所列書籍將會由幼兒園統一購買。為配合讀書計劃的實施,我園還定期開展專業書籍共讀和讀書沙龍活動,目的是鼓勵青年教師在通過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做到業余時間的合理利用。
泰興市育紅幼兒園作為泰興市學前教育第一區域共同體的責任主體單位,帶領著18 家共同體單位成員共同發展。因此,我園的青年教師經常在周末或者下班時間走進鄉鎮,和共同體單位教師分享最新教育教學資訊,共讀專業書籍,指導他們進行環境創設。青年教師在奉獻中,感受著別樣的美好。
一群人的力量無堅不摧,一群人的決心攻無不克。我園的青年教師常常會聚在一起,動腦子,想點子,謀法子,他們出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是課程活動的主力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配合愈加默契,對待任務能做到分工有序。嚴謹又不失活潑的氛圍,加上年輕人沖勁、干勁,讓他們在收獲快樂的同時,逐漸忘卻了自我,以融入的體態成為集體的一部分。
剛走出校門和入職不久的青年教師往往在工作中找不到方向,對課程建設是一片空白。然而捕捉幼兒的興趣、順應幼兒的天性、提供適宜的支架、支持幼兒的發展,卻是通往“師道”的必由之路。我園以觀察記錄撰寫為抓手,帶領青年教師上路。
所謂“五一工程”,是指我園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的5 個基本舉措:共讀一本書,記錄一面觀察墻,制定一張觀察表,每月參與一次討論,參與一次競賽。我們會請教師梳理出一篇自己認為本學期最有收獲或效果最好的觀察記錄送交園長室。年級組長、教研組的組長和課程領導小組會對觀察記錄進行三輪評選。最終選出的一等獎作品會被打印成若干份,分發到每位教師手中進行全園性的學習研討。
經過“五一工程”的實踐,青年教師會對如何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行為,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這有利于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幼兒行為,形成可貴的課程資源。
課程建設不是專家學者的專利,課程就在幼兒的生活和行動里,如何將觀察到的幼兒行為轉化成課程?這需要老教師在實踐中具體指導。開學初,我園會為每位青年教師配好師父,并把他們分在同一個班級。師父會帶著青年教師在指導中學習,在教學相長中,青年教師得到快速成長。引領班本課程建構,能夠讓青年教師的課程建設思路逐漸明晰。
為了激發教師課程建設的熱情,我們在幼兒園微信公眾號里專門設置了一個“幸福·體驗·課程”欄目,將課程故事分享中的優秀課程推向家長和社會。《玩轉小銀行》《親愛的小池塘》《小小旅行家》《小雞出殼》《冬·蘿卜之趣》等文章的傳播讓一部分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加上公眾號影響力的渲染,使得每一名青年教師都鉚足了勁,在專業成長之路上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