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成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朝陽小學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小學母校,也是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曾經任教過的學校,它的前身是創辦于1785 年的金沙書院。學校秉承書院“知書達理”辦學理念,堅守“篤誠守信、立志為人、自強不息”朝陽精神,以培養“知書達理、見多識廣、善于自學的朝陽兒童”為目標,以主題拓展的方式構建學校課程系統,打造“知書達理”教育。
達成學校的辦學理念,核心是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我們分析師資現狀,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需求分析。結果發現,個體需求各有差異,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但都害怕孤軍奮戰,因此他們希望得到團隊支持。于是我們用專業化、團隊化方式組建教師發展團隊,創新教師專業成長的形式與內容:在共性發展中尋求個性發展,提升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幫助教師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入職期、拔節期、高原期等不同的階段明確方向,走出迷茫,實現個體素養的提升,促進團隊的共同成長。
“人在一起叫團聚,心在一起才叫團隊,團隊的成長與發展要有共同的目標和愿景。”
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青年教師的增加,我校自2013 年起,組建了以段力佩先生命名的青年教師主動發展團隊,旨在傳承大師精神。團隊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師,以“靜心閱讀、潛心研究、扎實課堂、融合共生”為基礎,從教師教學素養提升入手,構建多種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在共性文化中逐步明確自己的教育理想,提煉群體及個體的教育研究專題和教育教學工作特色。學校通過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與落實,引領他們明確職業理想;通過主題沙龍、經驗分享、課堂打磨、主題論壇等多種形式,不斷打開教師的視野,拓展實踐行為,傳承學校文化,形成了新時期“知書達理、睿智大氣”的朝陽小學青年教師形象特質,學校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顯著提升。近5 年來學校有40%的青年教師成為五級梯隊成員,4 人次在全國和省級教學評優課和基本功中獲一、二等獎,4 人次獲常州市一、二等獎,學校3 次被評為金壇區優秀教師團隊。一批有教育情懷、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正在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骨干。
段力佩青年教師主動發展團隊由“草根式”民間團隊逐步演變為學校的正式組織。它由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發起,有自己的章程,并有行政參與,這與學校發展目標相融合。為了更好提升團隊,形成穩定的研修成果。2018 年,團隊將主題研修內容課程化,課程分通識和選擇兩個模塊——
其一,8 個通識模塊,其核心是“素養累積”。

表1 段力佩青年教師主動發展團隊主題研修課程(通知模塊)
內容根據課程目標分兩個層面:一是基于學校文化層面,傳承大師精神和踐行辦學理念知書達理。二是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3 個維度13 個領域,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實施方式。
其二,2 個選擇性模塊,核心是“問題的研究和成果的表達”。
選擇性模塊一:小課題研究。

表2 小課題研究
能夠敏銳地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展開研究,通過研究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選擇性模塊二:青年教師團隊展示。
自我申報,一學期展示3 個學科,每個學科1 位青年教師和名師同臺展示。我們先后邀請了徐斌、王嵐、許嫣娜、施璐嘉、鄧黎麗等名師為我校青年教師作指導。
課程實施3 年一個周期,采取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相結合的方式。3 年后成為常州市骨干教師進入下一個團隊系列,沒有成為骨干就要進入下一個輪課程。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你行,我行,大家行,團隊的力量無所不能。”
為更好發揮骨干教師的能量,推動他們再出發,我們借鑒了青年教師團隊的經驗,運用名師工作室的運作模型,推出了骨干教師領銜的校級資助項目。該項目淡化行政色彩,強化學術氛圍;淡化個體競爭,強化團隊合作;淡化功利性,強化持續發展,給予教師發展自動力與助動力,推動骨干教師主動發展。
通過自我申報,學校聘請常州市金壇區教師發展中心的專家和名師現場評審答辯。學校成立了7 個主動發展項目團隊,內容涉及社團建設、家長課程、數學思維、語文閱讀、情景作文、數字化學習、心理健康。學校通過骨干教師領銜,教師組團研究,形成了用項目研究解決教師工作中的問題的良好機制。學校再通過中期評估、成果展示等方式發放科研經費,鼓勵骨干教師持續做研究,有效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和骨干教師沒有發展動力等問題,實現了將“要你做項目”變成“我要做項目”,這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如何進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如何和學校發展相結合進行一些融合性的研究。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從而進一步踐行學校辦學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推動自我成長。
主動發展項目的研究成效喜人,華羅庚少年郵局項目獲得金壇區優秀項目獎,學校評為江蘇省集郵基地;數學主題思維拓展項目領銜人不僅獲得了江蘇省評優課二等獎,還帶領成員送課到省內外,組織編寫了數學校本教材《數學主題思維拓展》;心理健康項目領銜人劉紅梅,應邀到區6 所學校做專題心理輔導……下一輪的學校資助項目將對優秀項目升格,同時把招標項目和自我申報項目相結合,以推動學校重點項目的建設。
“不搞教學過不了日子,不搞教研過不了好日子,不搞科研好日子過不長。”
最忙的時候,學校在研的區級以上課題有14 項,涉及學校多個學科和多個領域。學校組建了課題研究領銜人項目團隊。項目團隊聚焦于提升研究品質,讓科研產生生產力,從而提升課題領銜人研究能力,實現相關聯課題的整合,解決科研和教研融合等問題。我們鼓勵教師嘗試著跳出學科,站在“人”的全面發展的立場,重新審視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進而走向人的教育。通過團隊的研究,我們對14 個項目進行整合,以知書達理文化建設為核心,分“知書”和“達理”兩類課題研究;同時借鑒省重點資助課題,通過主題拓展課程開發的主題化研究方式進行推進,通過科研提升教育質量。
學校出臺優秀課題研究獎勵和優秀成果推廣辦法,鼓勵教師針對有價值的課題進行持續研究。幾年來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分獲市、區教科研成果一、二等獎,主題拓展教學研究更是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學校被評為江蘇省課程基地、常州市教科研基地、金壇區教科研先進集體。小學數學主題拓展課程的團隊科研成果輻射到全國28 個省、市、自治區,并在新疆克州和寧夏靈武市寧東鎮建立數學主題拓展工作室,同時和兩個區域的學校結成手拉手幫扶聯盟,通過教育行動援疆,傳播常州教育經驗。
此外,學校通過名師工作室、跨區域學科團隊、課程基地建設團隊、學科組、年級組等不同團隊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
在通過團隊建設提升教師群體素養的同時,我們因人而異,對個體一人一策,深度診斷,量體裁衣,用梯隊推進的方式,成就教師個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