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楠
(河北省黃驊市常郭鎮故縣中心校,河北 黃驊 061100)
閱讀是語文學習之母,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基礎教育的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采取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準則,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小學是閱讀的基礎階段,學生在此階段的知識面還有待發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進行一定的閱讀教學。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考慮全面,不僅考慮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還重視學生的感情培養。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先領導學生閱讀全篇文章,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山水風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桂林景色的迷人,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重,同時讓學生掌握更多描述自然景觀的技巧。小學語文中不僅有描述自然風光的文章,也有描述動物的文章,如“翠鳥”,通過細節描寫翠鳥的美,可以讓學生更加愛護小動物,并且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不僅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保證,還是對學生文明素質的提高,其能對學生平時的素養進行規范。教師在平時就要對學生進行精神的熏陶,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學習文章中好的習慣,最終形成學生自身的習慣。教師也可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其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方法才算對新課改的達標。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具備了豐富的詞匯量,但是單靠教材的內容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將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起來,閱讀中遇到好的詞句和段落及時的進行摘抄,以便于今后能夠更好地運用到寫作中。教師在為學生推薦和選擇課外書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書籍,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在學習了“草船借箭”一課,了解到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擴展性地引導學生閱讀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才干和神機妙算,教師要鼓勵學生借閱這本書,了解中國古代小說和文化產生的影響,課堂上可分角色朗讀故事內容,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節,利用課外讀物活躍課堂氣氛。通過閱讀后,學習關于三國的歇后語,例如,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等等,使學生感受到在學習一篇課文的時候,仿佛學習了好幾課內容,充實學生的課堂知識。
小學生需經過讀大量的書籍來提高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在閱讀中,學生會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教師必須做好正向的指引工作,但一定要記住不可妨礙學生的思維,也不需匆忙否定學生的想法,素質教學強調學生需具備創造性的才能,相對年齡較小的同學通常思想沒有被禁錮,更有創新思維能力。因此,當小學生和教師分享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重視他們的意見,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例如,在講授“師恩難忘”這篇課文時給了我極大的啟迪。課文中講到原作對課文中的田老師難以忘懷,究其原因是由于田老師每給學生講一篇課文時,就會給學生講一個相關的小故事,進而讓學生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講完每篇課文時,田老師都會給學生出一道思考題,問學生對它的理解,進而與學生再深一層探討。田老師教學的方法對于原作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因而,教師可以從中參考借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據我多年的教學觀察,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正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對于美的認識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對于語言中的優美詞匯和語句有很好的感知力。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理解書中的語言之美和精神之美,通過擴展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來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提升閱讀素養的目的。對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詞語含義去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最終理解情感的感悟和升華。以古詩為例,王維的松間明月,李清照的紅瘦綠肥,陶淵明的東籬秋菊,楊萬里的尖尖小荷等,都透露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柔和之美。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閱讀素養可以提供正面的審美、情感的指引,在閱讀中不斷修正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逐漸形成多讀善寫、多讀善悟、多讀善思的良好習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教學內容,對閱讀教學的內容、方式、評價等進行創新,讓學生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