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華
(河北省蔚州鎮北區中心校三街完小,河北 蔚州 075700)
當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讓大部分的英語老師頭疼,那就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課改要求、實質偏離課改理念的教學行為應運而生,致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低效或無效現象,不僅影響教師教的情緒,學生學的興趣,而且成績不理想。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已成為英語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新課標的研讀要“細”。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大部分的英語老師都明確新課標的理念是什么,總目標是什么,但卻不能將新課標中的新理念更好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備課時,要將新課標理念與課堂教學實際相聯系。每設計一步,就要想到這一步體現了新課標中的哪一項目標,或新課標中的哪一個目標能夠在本課中得到實現,并將此環節記錄在日常教案中,以便課后檢驗自己對課標的研讀是否透徹,只有將課標讀的細,才會將理念運用的熟,同時使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穩固。
無論在課前做了多少準備工作,目的就是老師們能夠更好的駕馭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高效。
教師的思路設計要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打破教材的設計格局,自行調整所授內容的順序,使所授內容更扎實,也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靈活運用所授內容。如在教授小學英語第七冊第四單元——Christmas時,可以不用馬上從第25課開始講解,教師可以先安排一節故事課,讓學生搜集關于圣誕節的相關資料,拿到課堂上來,教師提前將本單元內容分成幾部分,讓學生根據所分內容進行故事講解,這樣既可以向學生灌輸西方節日文化,又可以讓學生帶著極高的熱情融入到本單元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開始,就帶著一種極其想用英語表達圣誕節的欲望,并自主去發現、解決問題。
我們每節課都在強調學生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學生也在努力管好自己要好好上課,可為什么還是出現課上走思,搞小動作,人在心不在的現象呢?因此,我們在管理課堂時,要想盡一切辦法,拴住學生的心,抓住學生的手。
我們知道,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若在課堂上丟掉一個人,那么整個課堂效果就不會很好,比如每天上課前,我都會提醒學生注意聽課,準備成為明天的“英語之星”。然后我將本課重點內容以最典型的形式出成題目,用小黑板掛在教室前方,讓學生自主填寫答案,不計名,并投放到“Lucky Box”中,第二天上課前,抽取當天的英語之星(由前一天的英語之星獲得者抽取),并配戴“英語之星”獎牌。因為題目簡單易答,所以大部分的學困生都加入進來,希望自己成為英語之星,學習英語的興趣馬上高漲起來。
學生學習效果的反映,最好的方式是體現在作業的完成情況上。而一味的抄寫、模擬性作業形式并不能改變我們課堂教學的根本,因此,作業的設計形式,應在反映學習效果的同時,更能兼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即將全班學生按實際情況分出層次,每天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當天所授內容,制定不同層次的作業形式,如:學習新單詞后,一、二層學生可以帶單詞完成練習;三、四層學生可以練習新授單詞的朗讀及意思理解;學習新課文后,一、二層學生可以背誦課文,三、四層學生可以先練習課文朗讀,等等,在降低作業難度的同時,又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預習是良好學習方法中的一種,英語老師完全可以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課堂聽課效率。如:第二天要講小學英語第七冊第3課的內容,因此在前一天教師就可以制定當天作業為:預習第3課,可以從聽錄音、找新單詞、找出已學過的短語、理解漢意或試讀課文等方面展開預習,在作業完成記錄本中自行記錄這項作業的完成情況。利用預習,可以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培養學生自行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課堂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們要具有綜合素質能力,要能夠合理運用一切可運用的方法,全面完善小學英語課堂,使每一節課不再孤立,使每一冊書不再孤立,使語言知識不再孤立,只有全面系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喜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