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學的淵源來看,項目學習源于杜威的“做中學”的經驗學習及其弟子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有學者認為:“項目學習是在系統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學習成就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綜合性、活動性的教育實踐形態。”
項目學習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團隊為學習單位,學生親歷項目的生成與選擇、項目的表達與展示、項目的評價與反思的完整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動手與動腦、決策與思辨、溝通與合作、個體需求與主體經驗、樂學品質與個性潛能、學習心理與生命價值等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與喚醒。項目學習的推進能否有助于課堂教學從“知識中心”回歸到人的發展的本位上來,值得期待。
教師是項目學習的關鍵人物,其最核心的任務是成為學習的啟動者。首先,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打破學科中心、知識中心、教師中心的傳統觀念對教學價值觀的束縛,超越知識的傳遞,走向育人。其次,需要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項目學習的規劃者、引領者、指導者。再次,需要知識結構的優化,單一學科知識結構不能適應項目學習所要求的學科深度融合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快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實踐性知識結構。最后,需要教學能力的轉型,教師必須善于傾聽學生的思維表達,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收獲及困惑,并隨時給予必要的指導與激勵。
學生是項目學習的主要角色,項目學習引領學生生動發展。首先,著眼于“動”,因為“動”能有力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動”必須和學習特有的表達、傾聽、交流等形式聯結在一起,有綜合運用知識的展示、有自由表達與選擇的權利、有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學習動機、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喚醒與激發。其次,指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下從容學習,每一個孩子作為獨特的一個,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都能體現自身的價值,生命得以生動發展。最后,指向學習目標的變革行動,把驅動學生學習方式、學科觀念、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的轉變作為比獲得學科知識更上位的培養目標,真正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教學因這樣的變革,而展現出生動、飽滿的生命活力。
雖然基于項目的學習具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綜合提升的明顯優勢,但是,我們也應該理性地認識項目學習的適用條件和邊界。我們一方面要強化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和引領,另一方面要重視項目學習對改變知識為本教學的價值,積極探索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途徑和實施方式,讓所有的教學樣態都朝向人的發展,讓學校成為學生生動發展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