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實驗小學 張玉琴
新時代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涉及的領域在逐步擴展,包括了科技發展、信息技術、電子工程以及經濟和金融等多個不同的領域,甚至于還涉及醫學研究等方面,其中發展最迅速的、最熱門的就是關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關于數學的研究。而數學在這些領域有一個代名詞,那就是“應用數學”,應用數學就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數學在這些領域的快速崛起,使一些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數學知識也逐漸被挖掘出來,為數學領域的壯大起到了開天辟地的作用。從這個方面來看,生活中,我們可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得到新的數學理論,可以說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獲得。
六年級的數學分數應用題是最典型的結合生活來研究數學問題的實例。例如,“有一缸水,用去了三分之二和四桶,還剩下百分之二十,那么這缸水有多少桶?”這樣類似的分數應用題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比比皆是。這些應用題都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中節選出來的,更加進一步驗證數學源于生活。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多關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積累生活經驗;多轉換一下我們平時解決數學問題的傳統思維模式,把數學問題有意識地與生活知識相聯系。這樣也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探索精神。所以,平時多關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兒,這樣會在某些程度上更好地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敏度以及動手能力。
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要適當地改變老師的教學思維方式,不應當一味地把教育當作教育、背離生活。”應當把教育思想結合生活實際,即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數學對生活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生活也會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改革創新與發展,數學知識已經成為我們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早已在我們的腦海里深深扎根了。當我們獲得數學知識的時候,把獲得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指導我們更好地生活。同時為了幫助同學們對學到的數學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新型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努力結合生活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把數學知識變得生活化、簡易化,把復雜難懂、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活靈活現,鼓舞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感知數學的無窮魅力。
數學問題產生于我們的平時生活。教師要帶領學生從死板的數學教材中走出來,引領學生走進生活、發現生活、探索生活,從生活中尋求數學知識。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公路,把它作為研究數學應用題的一個對象,那么公路這個名詞可以找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先從它的長度入手:假如筑路工人需要修筑一條公路,在已經完成了公路的二分之一后,距離終點還有25千米,那么這條公路全長多少千米呢?這個應用題就是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尋求出來的,利用這個應用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學習內容。這種例子還有很多,只要你愿意去觀察生活,那么你也將會發現諸多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新時代的發展,教育教學活動也在不斷發展,也就意味著教學模式的不斷進步。數學教學模式的進步就要求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要學會靈活變通,通過自己不斷的反復實踐來積累經驗,從而輕松地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我們要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從死板的教學方法中走出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們使用數學知識,在不斷地訓練、不斷地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質的飛躍。使用數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的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大進步,在這個體系中我們重視實際運用,不再過多重視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從怎樣計算長方形著手,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都拿出四個火柴棍,用線綁住它們連接起來,最后形成一個長方形為止,那么學生就可以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求解公式了,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隨意按住兩個相對的角,稍微用力,那么長方形此刻會變成平行四邊形,這樣會輕而易舉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真正做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中的問題。
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走進生活、貼近我們最為熟悉的現實生活,讓學生由一開始學習數學的緊張心態變輕松,因為日常生活會給我們帶來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和熟悉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的魅力,了解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影響巨大,從而激發學生想要學習數學知識的好奇心,進而迫切地想要了解數學知識,甚至于可能會形成“學習數學已經是自己潛意識里的必須要做的事了,數學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種種類似的心態。新時代的數學教學體驗促進了我國數學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