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 章旭敏
新課標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具體來講,語文學科素養主要包括語句積累、語感強度、思維品質、學習方法、讀寫能力、文化品味、知識視野、情感態度等要素。語文學科素養是語文教學的目標理念,是一種強調推動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倫理觀。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兩大核心構成,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與提升。部編版教材的編訂特別強調了語文學科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但客觀來講,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學段的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讀寫結合流于形式、教師理念偏誤、教學方法不當等現象,這些問題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健康發展。所以,想方設法采取措施,加強小學語文低段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研究,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想實現低年段小學語文讀寫結合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采取有效方法,立足學生實際,全面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只有如此,學生才會以更加主動和高效的姿態投入相關學習中。低年級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稍有不足,而興趣則能夠有效彌補這一點,使其成為語文學習的核心驅動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教材《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潑水節的視頻,讓學生對其形成直觀認知,隨后通過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問題,如“潑水節是傣族特有的傳統節日,那么你們還知道其他少數民族有哪些特殊的節日嗎?你印象中有哪些特別難忘的有關節日的記憶和故事嗎?”引導學生展開廣泛討論和自主思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巧妙地將讀與寫結合起來,為高效教學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詞句的準確應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只有在充分理解詞句含義的基礎上,才能對文章進行本質上的把握。因此,教師要依托文本,靈活采用聯想、關聯、對比等方法展開詞語記憶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詞語掌握程度。在晨間早讀或閑暇時間,讓學生將所學詞語進行歸類,是實現讀寫結合高效性的有效手段。在進行文章閱讀時,將重要詞語或優美語句抄寫下來,并進行仿寫,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相關詞語的理解,而且能夠體豐富寫作語料庫。
例如,教師可將不同的詞語繪制成卡,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比賽,如將褒義詞和貶義詞進行分類,將名詞和動詞分類,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中獲取新的詞語知識。而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學生的語文理解和應用能力。
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學寶庫,并成為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思想源泉。而加強文學名著的閱讀和學習,不僅能夠積累寫作素材,拓展知識視野,而且能夠啟迪靈魂,豐富認知體驗,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因而,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名著拓展閱讀教學,并引導敘事,將其中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以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部編版教材《彩色的夢》一課教學時,文本中有許多非常細膩而形象的語言,如“雪松們拉著手”、“結一個蘋果般的太陽”等,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在讀寫結合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將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并利用晨讀和閑暇時間進行背誦,以不斷積累和豐富寫作詞句素材。還有,在閱讀經典文學名著、經典散文、經典詩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讀后感寫作,以強化學生的寫作自主意識,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除了要做好課上的教學輔導和方法指導外,還要注重課外的延伸閱讀。課外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發揮其優勢作用,通過制定閱讀計劃、制定課外閱讀書目來督促學生展開有效的課外閱讀。當然,教師一定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所選課外閱讀書目的難度適宜性,以免學生產生抵觸和膩煩心理。另外,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在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情感、態度等能力,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獲取更多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認知,最后使之內化為學生的素養。
例如,教師可每周布置一項課外閱讀任務,然后到下一周時,教師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抽取個別學生進行讀后感分享。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快速積累,是實現讀寫結合的重要途徑,從而也能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綜上所述,教師要通過多種有效的方法,使自己更好地教,使學生更有效地學,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采取有效教學手段,提高讀與寫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具體來講,教師既要激發學生興趣,又要加強詞句教學,既要加強拓展閱讀,又要注重課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