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已成為肩負強國戰略的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和課題。本成果針對目前高職教育缺失被跨國企業認可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缺乏被職業教育發達國家認同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有效途徑、缺少被國際職教界認知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教學資源等問題,通過標準對接、項目鏈接、課程銜接的路徑,實現標準對接引領國際合作項目、項目鏈接整合教學資源、課程銜接保障資源集成,扎實落實專業標準國際化、合作項目鏈式化、教學資源本土化的舉措。
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國際合作處于表層,過分關注合作形式,沒有重視國際合作實質性、基礎性的內容。職業教育的專業標準與企業職業標準的吻合度較差,國際合作成果沒有轉化為滿足企業需求的國際化專業標準,國際化專業建設處于較低水平。
專業標準、教學資源沒有得到有效使用,課程體系不能滿足企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對中外職業教育的性質、教育標準、辦學條件等差異性認識不足,不能形成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專業建設標準,沒有形成高水平專業建設的有效實施途徑。
國際合作沒有突破中外教育文化和教育價值的差異性,未能從國際合作中獲得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沒有構筑高水平的國際化專業教學與課程資源,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合作過程中,中方院校基本按照外方學校的要求安排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既未能從國際合作中獲得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也未能借此提升自身的專業建設內涵。
為解決國際合作中教學標準與國際行業企業職業標準對接不上,學生知識有余、能力不足等問題,自2010年開始,學校與世界職教聯盟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職教組織以及英國捷豹路虎等世界500強企業合作,組建項目團隊,研究ASE(美國卓越汽車服務協會)等7種國際行業標準,NATEF(美國國家汽車技術教育基金會)等18種國際知名行業教育標準,研究美國社區學院和技術應用型大學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踐行“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育人理念,探索將國內外行業企業職業標準融入教學標準的途徑,突出能力本位。在教學中引進了國際行業職業標準(美國供應鏈管理、美國汽車ASE等國際行業標準)、國際企業職業標準和企業合作開發的機電一體化、汽車、電氣等專業課程標準,專業對接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比例達到38%。
“引進來”項目專業課程與發達國家課程標準銜接,應用于“走出去”項目,“跨國企業合作項目”專業課程與跨國企業技術標準銜接;通過課程銜接,按“引進→本土化重構→形成校本化資源→中外資源共享→推廣應用”的路徑整合教學資源。四方主體共商標準、共建資源、共享師資,實現院校培養、企業培訓的項目鏈接模式。
為解決國際合作中課程銜接度不夠、學分互認度不高等問題,中外合作院校雙方共商、共建、共享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銜接標準,在標準相互確認的情況下進行學分認可。比如中美合作物流管理專業,在詳細比對中美同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共同設計了包括公共基礎課(440學時25學分)、英語提高課(384學時24學分)、專業基礎課(1000學時56學分)、專項能力課(728學時33學分)、個性化選修課程(128學時8學分)在內的課程框架。美方認可物流專業國內段3年18門課程標準73學分(共125學分),在國外的2年學習中學生只需學習剩余14門課程共52學分即可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此外,對英語課程的設計采取了從基礎到提升至過關最后達到熟練的課程方案。
在贊比亞機電學院教學項目中,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贊比亞機電專業團隊共同設計“機電一體化”專業銜接課程體系,共同制定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互認15門專業基礎課程848課時的53學分。贊比亞機電專業學生在本國修完公共基礎課程及專業銜接課程,再到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修完40學分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維修電工(中級)考試,完成企業頂崗實習后即可獲得學士學位。
在英國捷豹路虎汽車維修項目中,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門共16學分的專業課程與9門捷豹路虎全球統一課程標準銜接;在機電一體化專業“博世”項目中,課程標準銜接后,其認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門專業課程共33學分。
9個試點專業引進國際通用職業標準15種、跨國企業9個、國際課程26門、原版優質教材14部、實訓課程14門、新編優質教材4種、新教材5本,構筑了“南工院國際合作通用教學資源”。
黃炎培先生在研究借鑒西方先進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體系完整的職業教育理論,形成了“辦職業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地溝通和聯絡”的“大職業教育”理念。本成果研究與國際教育界、國際企業建立密切聯系,課程從銜接到融合,國際教學資源從引進到本土化、引領輻射與輸出,專業課程標準從地域特征到國際化水準,歷經學習借鑒、實踐探索和質量提升三個階段,使學生具有文化自覺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為產教融合和中國職業教育標準的輸出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項目鏈接,課程體系與內容主動適應實體經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際企業培養本土技術技能型人才,革新了國際化教育即“出國教育”的陳舊觀念,從而扎根本土培養國際化人才,豐富了黃炎培職教理念。
通過標準對接,創建與實施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引領“鏈式”項目開展;“引進來”項目、“走出去”項目、跨國企業項目通過教學改革項目“落地”實踐,支撐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的實施;通過課程銜接,使國際教學資源、企業技術資源融入項目教學,實現專業標準、課程標準與企業職業標準的對接,達到國際教學資源的本土化成果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目標。這一模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提供了成熟的專業培養標準和教學方案,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國際合作專業建設平臺。
引進項目(“引進來”項目、跨國企業項目)是“鏈式”項目的基礎,教改項目通過研究、消化、吸收引進項目中的優質元素,形成國際化專業標準與國際教學資源,應用于輸出(“走出去”)項目。輸出項目在應用中更新教學資源、完善國際化專業標準,反哺“鏈式化”項目,形成“引進—吸收—創新—輸出”項目鏈接運行機制。項目鏈接工作機制在運行中不斷完善,國際教學標準、跨國企業標準、國際教學資源在項目中相互作用、有機融合,提高了本土化“南工院國際合作通用教學資源”的建設水平。
專業建設對接企業發展。成果應用于校內9個國際化試點專業,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升。與富士通南大軟件公司合作,形成校企融合“五對接”軟件技術訂單人才培養模式,獲全國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捷豹路虎南京卓越培訓項目”給予學徒最新的汽車維修技術訓練;與德國工商大會進行合作,引入機電一體化AHK證書;與德國博世公司合作舉辦“博世AHK證書試點班”,引入相關證書。
培養質量獲得社會認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外包、移動互聯等試點專業2016屆學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達5000元左右,遠遠高于其他院校同屆畢業生;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按照國際職業能力標準培養的學生就業率均為100%,畢業生工作相關度高于全國示范高職的平均水平。“百千萬計劃”試點專業學生累計獲批發明專利210項,獲得技能競賽國際級一等獎1項,國家級一等獎14項,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7項,“發明杯”“挑戰杯”等比賽一等獎33項。
教師國際視野顯著提高。2013—2017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化試點專業51批次296人次赴美、英、澳、加等國的項目院校學習;汽車專業團隊先后兩次赴美研修汽車維修ASE標準,開設全英文課程48門,教師的國際化教學理念和“雙語”教學能力大幅提升。教師出版國際合作專著1部、“十二五”規劃教材32部、省級重點教材28部,開展省部級及以上課題研究79個。
物流管理專業作為“中美人文項目”首批試點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得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專業認證委員會認可。目前,美方認可的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已落實到普通高職的教學過程。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10多所“中美人文項目”實施院校來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交流取經。項目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領作用,2013年,機電一體化專業獲批牽頭負責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2015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參加教育部高職高專中外合作辦學試點評估,在26個試點評估項目和機構中成績位列第一。學校教師公開發表與國際合作教育相關的論文52篇,《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和中央電視臺等21家省級以上媒體對我校進行了多次相關報道。
依托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等平臺,成果向國內外職業院校輻射。2013年至今,在各種交流平臺推介成果56次,累計407所學校1600余人次來校交流。成果已輻射到贊比亞、緬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培養國際學生400余人。成果有力推動了全國職業教育“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國際合作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