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龍
(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河灘鎮蘇孟學校,甘肅 臨夏 731408)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本質不是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賞識教育是素質教育下所積極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減少學生對課堂恐懼感,提高學生學習信心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成為語文課堂的一份子。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賞識教育的作用,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同時,也能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過程中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各方面發展不成熟的階段,他們往往對外界事物有極大的好奇心,沒有足夠的自制力。語文課堂較為沉悶,使得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往往無法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賞識教育則可以較為有效克服該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賞識,不僅可以預防學生走神,還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去展現自我,跟隨教師教學思路去思考,活躍課堂氣氛[1]。
素質化教育模式下,不能只是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加以判定。比如,有的學生在本學期中由原來的不及格,通過努力學習到現在及格邊緣,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師還是一味以分數來評判,認定該生屬于所謂的“差生”范圍,甚至可能對拉低了班級平均分的學生進行批評等,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還很脆弱,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賞識教育,教師針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進步、收獲等對學生進行肯定,學生感覺到自身的努力是有作用的,進而提高自身自信且對學習語文更加努力。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教師存在嚴重的敬畏心理。實現素質化教育,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教師需對學生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賞識教育,平等溝通,學生會更加親近、信任教師,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素質教育模式下,語文教學課堂不再是獨屬于教師的舞臺,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機會,鼓勵學生敢于在課堂表現自我。中國學生大多比較內斂,缺乏在課堂上發言的勇氣。對此,賞識教育尤為重要。比如,教師在開展第一節課時,要求學生們到講堂上去做自我介紹。有的學生可能會特別緊張,教師可以就學生以上的優點進行肯定和贊揚,引導其他學生一起給他加油,這將使得學生變得自信起來。
在語文的寫作過程中應該表達學生的真實情感,這樣才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學生在進行日常的寫作時,就是不能將自己的情感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們普遍缺乏這種能力。所以學生就應該在小學階段進行寫作鍛煉,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的點評中應用賞識教育,及時肯定學生的寫作成果,對學生的缺點提出有益的建議,讓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發表自己的真情實感[2]。例如,在進行看圖說話的作文聯系時,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女孩主動將她身邊的垃圾投到垃圾桶中,這是在生活中常見的景象。小學的語文老師應該首先講解試卷上的畫面,然后讓班級中的學生積極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相關的行為,及時肯定學生的優秀表現并進行表揚。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在作文的寫作時進行思維發散,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教師還應該向班級中的同學推薦優秀的作文,并在班級中進行誦讀,這樣就可以促進班級中的學生進行相互學習,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進行語文閱讀,閱讀在語文的學習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所以學生就應該通過語文閱讀來認知周邊的事物,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小學的教師應該完成的任務。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就應該引導班級中的學生對一些比較復雜難懂、一般無趣的文章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就應該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比如,在進行童話故事的教學時,就可以讓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扮演,通過扮演就可以進行有感情的誦讀,對故事的情節進行生動的演繹,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情感[3]。教師還應該在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時給予學生及時的表揚與鼓勵,尤其在進行較長的文章閱讀教學時,就應該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努力提煉文章的主旨,然后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讓學生踴躍發言,教師也就應該及時鼓勵學生的正確想法,給予賞識教育。這樣就可以讓班級中的學生進行主動地閱讀,也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巧妙的運用賞識教育,對學生的成績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此外,賞識教育還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寬廣的胸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之美、點滴之美、事物本質之美,從而使小學生在一種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和感受學習的樂趣,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