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曉宏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常春認為,現在的健康日比原來明顯增多,這說明每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都在積極推動本領域健康知識的科學普及。一方面可以提高本領域的社會關注度,同時也為這類疾病的患者和潛在患病人群提供了權威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說明公眾對于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多。各類健康日的設立是一件好事。
作為公共衛生專家,常春認為,健康的理念應該滲透在一個人生長的全周期,“也就是從出生到死亡,甚至從胎兒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天都要覆蓋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識。”每個時期都需要全方面的健康科普知識,涵蓋到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過程。
從健康促進的角度來看,常春認為,健康理念也要滲透到每個場所。“我們需要開展健康知識傳播的有四類場所。”首先就是學校及幼兒園。這個場所的健康知識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的需求,比如孩子要控制肥胖,預防近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第二類場所是工作場所,中青年人都在勞動場所,針對中青少年人群以及相關的職業病進行健康促進。此外,健康促進的場所還要覆蓋到社區,主要針對老年人;覆蓋到醫院,特別是二級和三級醫院,針對醫務人員以及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如果在所有的場所都會進行健康教育,這樣就能讓一年中“閃現”一次的健康知識持續一整年,不是一陣風,而是潤物細無聲,深入民眾的健康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