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拓
(遼寧省盤錦市遼東灣實驗高級中學,遼寧 盤錦 124221)
“教”與“學”是相統一的,教師善于引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學生“學會”如何高效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順利地將教師的“好教”逐步轉化成學生的“好學”,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并關注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綻放出燦爛的光彩,讓學生帶著自信的“光暈”積極進行英語學習活動。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高中英語教學呢?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成為真正的教育”,也就是“生活即教育”理論,他認為課堂教育與生活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需要教師予以重視。高中知識只有放在現實生活中去實踐,才會產生真正的意義,英語知識也不例外。常言道“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課堂的伊始,教師其中創設出良好的導入,能夠迅速吸引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進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進入到英語學習探究活動之中,自主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進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借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促使高中英語教學朝著高效方向發展。在導入中引入生活化氣息,能夠有效將導入知識和生活進行聯系,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英語不再難的感覺,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求知欲去習得英語新知識。
比如,在教學《Films and TV Programmes》一課時,筆者借助談話式導入切入課堂教學,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看什么種類的電影或者電視節目,引導學生說一說“When and where did you see the film? ”“ What is the kind of the film? ”“What is the plot of the film? ”“Do you think it is well worth seeing? And why?”“What do you learn from it?”“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ending of the film”……通過對生活化談話問題的思考,將學生逐步引入話題之中,讓其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且為其他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達到取長補短之效,樹立學生們學習英語知識的信心,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元素的融入,這就要求教師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特征及興趣愛好等條件,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生活氣息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動力,主動參與到英語探究活動之中,便于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獲得新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素養,為教師創造生動課堂奠定基礎。
比如,在教學《Traffic jam》一課時,為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的交通狀況,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從而幫助構建綠色家園,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借助多媒體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學生身生活周圍的交通圖利用多媒體圖像形式展現出來,以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發現其中的交通問題,并將其發現問題的情感轉化到文章當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同時,筆者提出“If you are a motorist stuck in a traffic jam, what will you do to kill the time?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根據問題,筆者要求學生使用英語列舉出自己所愛城市的交通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準確地使用imperatives,并學會使用should、shouldn’t、why not 和why don’t you造句,以靈活使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進行靈活表達,和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實際有效的溝通,在提升自己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夠為自己的家鄉的美好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便將生活氣息引入課堂之中,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英語知識,促使學生懂得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學會舉一反三,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為教師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