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鄧孝慈 劉煊尊 ●朱桁岡 李曉峰
“我們的地下鋼鐵長城,是國家積極防御戰略的基石,是我們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即使面對新型武器,我們也能保證安全。”201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立者錢七虎院士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盾要隨著矛的發展而發展”
1937年出生的錢七虎是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長期從事防護工程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建立了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解決了核武器空中、觸地、鉆地爆炸以及新型鉆地彈侵徹爆炸等若干工程防護關鍵技術難題,完成了我國防護工程領域的時代跨越。
對于“現代防護工程”這份充滿神秘感的研究工作,錢七虎院士解釋說:“我們的防護工程一般都在大山底下,利用巖石的強度來抵抗各類武器的打擊。一般的炸彈、炮彈、鉆地彈不過鉆幾米,是能保證安全的。但防護工程有出入口,這些孔口要做另外的防護措施,這些都需要我們去設計和計算。地面的工事以及一些經濟目標,不能搬到大山里去,又該怎么辦?這一方面要有土木工程的防護措施,另一方面還有信息化的防護措施,讓敵人的精確制導武器打不著。即使它們在旁邊爆炸,也有一定的防御措施,能防得住。”
錢七虎強調,他的工作就是“鑄造中國最堅不可摧的盾”,“總體來講,盾要隨著矛的發展而發展”。“戰爭形勢一直在發展,武器一直在發展。現在主要的發展就是有鉆地彈的出現、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它的命中率高了,能鉆到地下去了,破壞力更大了。但是不要緊,我們防護工程可以埋得更深,我們的出入口,按照打擊的爆炸威力來設計,仍然是安全的!”
“最后一道防線保證安全”
俄總統普京在2018年3月的國情咨文中公布了號稱“無敵”的全新核武器以及高超音速武器。美國也在努力研發高超音速武器。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沙納漢在2018年10月說,“我們會比大家想象的更早更頻繁地進行飛行測試。”
對于國外先進打擊武器的進步,錢七虎強調說,“最近有國家測試高超音速導彈,速度可以達到10馬赫,同時機動性好,不僅是直線運動,而且還會拐彎,號稱任何反導系統都防不住它,突防能力特別強。但是防護工程不管反導系統防得住防不住,你到我這里,我都要防得住。所以我要盯著進攻武器的發展,不斷提高我們的抗力。”他表示,“我們所有工程針對不同的進攻武器都有預先規定,就是設計的戰術技術指標,都有規定。什么敵人什么武器來打,這個武器有多少炸藥,威力有多大,打擊速度有多少,都是有預先規定好的任務指標的。我們按照這個指標來設計和建設我們的工程。”
錢七虎還透露,不光是武器裝備在更新換代,當今國際局勢也在經歷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這對國防提出新的要求。英國《衛報》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松綁美國的核武器限制并開發低當量的核彈頭。錢七虎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特意讓大家放心,“我的科研成果——‘地下鋼鐵長城是我們國家積極防御戰略的基石,是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之所以說是最后一道防線,因為還有戰略導彈防御攔截系統、防空系統、高中低空的反導系統等,它們都是防線,但“我們這最后一道防線,是能保證安全的”。
錢七虎表示,和自己同期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著名雷達專家劉永坦院士筑起的是國家“第一道防線”。而本次國家對于兩位國防應用領域專家的表彰,是大家提高國防意識的最好機會。
“不認為國家的表彰來得晚”
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關于“普通大眾如何享受到您這份工作的科技紅利”時,錢七虎表示,“老百姓的和平環境是因為有軍隊保衛我們的國家,有‘地下鋼鐵長城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果發生戰爭,我們的軍隊和國防工程就會起作用,就會抵御敵人的侵略,所以才有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這就是和平的紅利,平時可能感覺不到,但是希望大家能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201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金額度提升到800萬元人民幣。錢七虎還與《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自己這筆獎金的分配計劃:“里面有一部分將用作科研經費,個人支配的部分我已經宣布過,全部拿來投入我們國家的扶貧事業,用于資助西部困難地區的小孩上學,救濟困難的孤寡老人。”
錢老如今已經82歲,但他一點都不認為國家對自己的表彰來得晚。“沒有早晚的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得獎金。我過去獲得的軍隊重大貢獻獎的獎金,都是拿出來扶貧做慈善的,沒有早晚的感覺。”如今,成為“80后”的錢七虎依然忙碌。“作為工程院院士,我要把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技術,無條件地貢獻給國家的民生工程,具體來講,就是對建設方案中的重難點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