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飛速提升,與此同時,各種經濟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也不斷涌現,我國的經濟急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我國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國外社會思潮逐漸涌入我國,對我國經濟發展思想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特別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本文在介紹新時代背景下生產資料公有制概念的基礎上,論述了提高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中有效性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論述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對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旨在更好地使我國經濟綠色、健康、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一、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
人與人的關系歸根到底是生產關系,這是一種所有制問題。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所有制是私有制,這種所有制形成于封建社會,與封建的所有制相比,它的確促進了經濟的大幅增長,但也有著嚴重的歷史局限性,資產階級所有制是以新的階級矛盾代替舊的階級矛盾,它以資產階級剝削勞動者為基礎,因而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即使資本主義不斷的擴大再生產,其目的也是維護和鞏固資產階級對他人勞動的剝削,而且資本主義的剝削還會不斷擴張,由于私有制的限制,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對抗性和擴張性的而不是可持續性的,因此資本主義并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
而無產階級革命主張的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徹底消滅私有制,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都集中在廣大勞動者手中,實行公有制,勞動者有了生產資料,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實行公有制的目的是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生產生活需要,為了大家公共的利益,在國家的引導下,消除不良競爭,每個社會成員都為公共利益而努力,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和制度保障。
我們的經濟發展不僅僅建立于經濟理論的回顧之上,更加展現出對于當前現實情況的使用程度,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民族復興的輝煌理念指導下不斷前進,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展翅飛翔,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耀眼的作用。
二、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可持續發展優化了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
各種不可持續問題的形成主要由于資源過度消耗以及資源開采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生產消費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過度生產造成的產能過剩和生產效率低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但私有制下市場機制是自發性的,不進不能高效配置資源,甚至可能產生不良競爭破壞生態環境,而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可以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強市場監管,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使各個生產要素合理利用,維護維護價值規律,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在這種所有制模式下,經濟才能快速可持續發展。
以商品交換為形式的交換方式是最基本的交換方式,但自發的市場交換有可能導致生態環境破壞與資源浪費,所以仍需政府進行宏觀調控,促進交換公平,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可以更好加強市場信息的傳輸與監控,并通過真實可靠的信息穩定市場價格,更加合理的配置資源,從而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途徑
建立新興的符合社會主義目的的公有制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以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配置資源。資本論中闡明了無產階級政權生產資料所有權、社會產品和資源配置都要實行公有制。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仍然比較低,我國可以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加強高層次公有制建設,而阻礙我國社會主義目的實現的低層次生產資料公有制可以部分調整。
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我國分配政策調整也提供了借鑒,無產階級社會要實現真正的平等,在這方面,我國積極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縮小收入差距,在此基礎上我國創新建立環境補償制度,使開發環境的各區域與人們達到利益均衡,這與廣大無產階級倡導的公平分配不謀而合。
我國的土地制度改革、國企改革都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完善與創新。
全面系統的研究公有制著作是我國改革與發展的迫切需要,只要我國立足于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個基點,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并不斷創新,就一定能實現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