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任暉
物理經濟學是由物理學和經濟學組合成的新興學科,二者之間具有一些相似之處,因此研究人員將二者聯系起來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得到新的發現。本文主要簡單的對物理經濟學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從物理經濟學的起源入手,對其理論方面的發展和進步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引言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和重視經濟學研究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全新的經濟學概念,即物理經濟學開始出現,并且在短期內受到了廣大金融行業從業者的認可。然而在中國,對物理經濟學這個概念有所了解的人還是少數,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本課題進行研究。
二、物理經濟學的起源
早在上個世紀末期,物理經濟學這個概念就已經成型,而在這之前統計物理學則一直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且在金融市場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隨著華爾街投資的不斷發展,一些物理學的專家也開始參與到美國華爾街投資和咨詢行業之中,到了1994年左右,華爾街30%的金融分析師都是物理學出身,而這也可以稱之為金融業界發展的一個奇跡。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有的物理學家就開始將經濟學和物理學之間的關系挖掘出來,以期能夠讓二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得到研究,物理經濟學也正是由此產生。當然,物理經濟學這一概念也并不是從出現就得到了學界認可,其從獲得法律認同到現在基本不超過十年時間。然而如果從物理學和經濟學之間的關系來看,二者之間出現連結的時間卻非常長,在十八世紀末期,牛頓所提出的力學及機械學原理就讓一些經濟學家產生了進行研究的深刻想法,比如說o Walras,Jevons,Fisher,Pareto就都曾經從力學的角度出發對經濟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他們認為分銷模式中的代理商和力學體系中的物體有相似之處,認為效用和能量有諸多相似之處,另外還有一些經濟學家還試圖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機械均衡進行分析,但是收效甚微。物理學和經濟學的這種結合和共生,除了讓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更讓物理學的進步十分明顯。到了1999年的時候,APFA得到了德國政府的支持,并且順利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標志著物理學和經濟學的順利結合,當然這并不代表物理經濟學的成熟,主要還是一種業界學者和研究人員的互動,主流的經濟學家仍然沒有給予認可。
三、物理經濟學的理論方面的發展
(一)無尺度原理的發展
在無尺度原理出現之前,經濟學家所認可的經濟系統分布方式一般是正態分布及泊松分布,這兩種分布方式主要認為,不同的經濟現象是均等的,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差異,但是整體來說區別不大。但是這種錯誤的思維很快就被跨國公司、大富豪的出現所打破,所謂“人”與“人”之間的身高差根本超過了經濟學家認為的均等理論,這正是無尺度的內涵。實際上,無尺度原理指的是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正態分布會朝著冪律分布的方向發展,因此不同企業即使采取相同的生產方法和管理手段,在同樣的公平競爭下進行經營和發展,也不可能取得完全相同的發展結果。
(二)非線性動態
所謂的非線性動態,實質上屬于物理經濟學核心理論體系,其在物理經濟學中主要可以發揮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非線性系統不可能完全標準的按照順序發展,一些混沌現象必然會出現,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無序現象也通過這一理論得到了合理的闡釋。第二,非線性分析的思路,讓經濟系統演化的過程得到了無限制的擴大,也就是說即使是在同樣的條件下,系統也可能呈現獨特的、差異化的狀態,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處在同一個文化體系中、擁有相同人口歷史條件的國家,會出現不同的法律風俗和經濟體制。第三,非線性系統存在巨大的蝴蝶效應,也就是說初始條件發生些許變動的情況下,購物欲影響就會非常大,一些物理經濟學的專家以此解釋市場價格的變化。
(三)超越均衡
和常規的經濟學研究人員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物理經濟學的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價格波動是市場發展的必然情況,也是市場必然擁有的一種性質。在本世紀初有人就曾提出,經濟學家雖然在研究過程中把經濟學推向了極端的理性,但是很多經濟學家仍然囿于均衡主義沒能及時的擺脫,而物理經濟學家則完全不受這些問題的影響,能夠推動經濟學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經濟學作為一門由物理學和經濟學組合形成的新興學科,以其不同的視角為科研人員們帶來新的見解,但是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要投入更多精力,從而推動物理經濟學的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