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霞
摘 要:為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水平,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轉變教學方法,加強課后練習等,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應用題審題和解題的要點、需要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
小學是數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時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應用題屬于小學數學中的重點部分,為提高該方面教學質量,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生活情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目標,然后告知學生應用題審題方法,對學生的解題步驟進行規范,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應用題教學提問方式、相關條件、關系等內容,正確解答應用題。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習慣
小學應用題中審題為最重點的部分,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使學生保持嚴謹的態度解題。審題的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數學綜合素養。因此,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教師可采取暗示的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出題者的表達方式,幫助學生明確應用題的重點,防止發生審題不嚴謹所致錯誤的現象[1]。審題流程:粗讀,即為大致讀懂題目內容。精讀,詳細、具體地讀題目,明確重要條件,確保理解各項條件和表達的內容。針對復雜的應用題,叮囑學生利用標記的方式處理。重讀,指的是反復讀題的意思,核對相關條件、數據、關系、關鍵詞等,從而保證審題的準確性。比方說:動物園中有2只老虎,孔雀數量為老虎的2倍,請問孔雀有多少只?常見審題問題:關注重點在2倍上,沒有注意到提出的問題為孔雀的數量,而不是老虎的數量。針對于此,教師應帶領學生共同閱讀應用題,經過正常讀、強調條件、反復讀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謹慎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時,教師需將重點工作放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方面,從而使學生按照具體流程認真審題,保證應用題答案的準確。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規范解題步驟
審題獲得解題思路后,要求學生按照正確的解題步驟書寫。聯系實際情況來看,較多學生解題的過程書寫流程仍舊無法保持規范、正確,而這也是丟分的主要原因[2]。規范解題步驟,對格式有具體的要求,需要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解題思路,對學生的解題步驟實行規范指導。如:1名工作人員每小時可以做10個娃娃,10名工作人員每小時一共可做多少個娃娃?通過這一應用題發現,較多學生在單位上丟分。因此,教師進行應用題教學活動時應在黑板上演示具體解題步驟,并告知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三、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通過開展數學應用題教學活動,可以在解題期間提高學生分析、注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選題時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置題目,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題內容,拉近和學生間的距離。教師除了做好備課工作,還應確定教學中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解能力、年齡特點等,設計難易程度適宜的應用題。數學教學活動期間,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狀況設定生活的例子,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師可為學生提出些開放性問題,比如學校到學生家的距離,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計算兩者的距離,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計步器計算步行距離、公交車記錄行駛幾站、小轎車計算行駛里程等。通過開放性生活問題,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模式。
四、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轉變教學方法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較強,數學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轉變教學方式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和學生間的溝通交流、互動,以此保證數學教學的質量。應用題教學時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動畫方式展示教學內容,有助于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然后提出問題“一條繩子的長度為36厘米,剛好圍成長方形鏡框一圈,請問長方形鏡框的周長是多少厘米?”鼓勵學生說出繩子和長方形鏡框的尺寸相同,均為36厘米。如此可加強和學生間的互動,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并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五、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加強練習
課堂教學、課后練習均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課后練習可鞏固當日數學教學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合理運用新學習的知識加強應用題練習[3]。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狀況布置作業,突出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需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總之,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作為關鍵部分,對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的影響較大,為此教師方面需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同時,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布置課后作業,從而從各個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承義.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及解題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153-15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