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艷
(貴州商學院,貴州貴陽 550014)
創新創業作為一個社會的熱門話題,不僅關乎就業與創業,更關乎個人的成長。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以來,創新創業也成為了高等院校深化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第二課堂的重要導向。如何抓好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少數關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一直是高校在發揮校園文化活動育人中思考和探索的目標。而學生干部作為高校學生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他們既是學生中的優秀代表,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高校學生干部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在普通學生當中普及創新教育有著重大的示范作用。[1]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突破和引領廣大學生創新創業[2]。鑒于此,本文以貴州商學院作為研究范圍,提出以創業團隊管理的理念,在學生干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運用項目化運營的方式,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探索提升學生干部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和策略。以期讓學生干部在實踐中形成創新創業思維,激發學習動力,進而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發揮好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功能。
創業團隊是指擁有一定技能和資源的兩個及以上成員組成的團隊,成員彼此承諾、互相依存,通過溝通互動、資源和能力互補,在創業過程中互相負責、利益共享。[3]創業團隊以共同目標為導向,以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同技能的人組成,團隊強調資源互補、技能互補,通過共擔風險和共享回報來完成目標,既以結果為導向,由注重過程的探索。創業團隊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也需要對過程及完成任務進行量化,因此創業團隊也需要項目的支撐。項目管理是運用各種知識、技能、手段和方法去實現或者超出項目利益相關者對項目的要求和預期。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通過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使用讓資源得以最大化利用,利益相關者用最小的投入實現價值產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并通過項目實施建立團隊的自信和士氣。因此創業團隊在信息對稱的情境下運用項目管理的模式能夠提高活動的效率,更快實現團隊目標。
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特征具有專業異質性、知識整合性、素質結構互補性等團隊特性,這種跨學科融合的特性讓這個群體具有協同創新作用[4],團隊規模、凝聚力、知識背景的互補性、分工都會對成員信息獲取產生影響,影響,且學校營造的氛圍、提供的場地環境、組織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對創新創業的動力[5]。學生組織的架構容器及其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載體,是學生干部發揮其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重要依托,也是發揮高校“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功能的主陣地。
1.2.1 學生組織是學生干部實踐成長的容器
高校學生組織架構為校內那些積極主動、勇于作為、樂于奉獻、渴望成長的學生群體提供了一個實踐鍛煉的平臺,依托共青團的圓心作用,學生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吸納了優秀的學生成員,學生干部在實踐鍛煉中創優爭先,在全校范圍內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也實現了共青團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功能。
1.2.2 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干部能力提升的載體
高校學生組織的功能發揮依托于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貫穿于活動設計、活動開展及活動收尾全過程。學生組織在每一項具體的活動中成長蛻變,在每一件學生事務中沉浸熏陶?;顒娱_展的好壞不僅影響學生工作的成效,也影響了學生通過實踐受教育的優劣。
1.2.3 學生干部的流動性和活動開展的重復性
學生組織具有結構相對穩定性和干部絕對流動性的特點,一般情況下,本科院校的學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都有固定的部門結構,只有在面臨改革或調整的階段會有變化。而學制決定了學生干部的流動性,學生組織內部形成了大一干事,大二部長、大三主席的學生干部“職業成長階梯”,1-3年的周期決定了其成員的階段性特點。而對于學生組織本身來說,活動開展一般分為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盡管會根據當下的情況做調整,但常規性活動一般不變,相鄰的學年變化不大。其活動開展的經驗借鑒性較強,創新空間也較大。同時,學生活動開展具有階段一次性的特點,便于管理和改進工作方法。
本文以貴州商學院學生管理為例,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以學生參與意愿、創新創業活動的認可程度、學生干部的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數據調研,充分了解學生干部在第二課堂實踐中的現狀,以問題導向為前提開展實踐探索。
本次數據調研共填寫問卷1300份,有效問卷1035份,調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對學生活動關注度從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大二、大一、大三、大四學生。其中男女比例為2:1,參與度較高的學生中65%以上有過學生干部任職經歷。問卷調查數據中關于學校開展創新創業紅的調研數據顯示,超過90%的同學認為學校應繼續開展創新創業類項活動。


通過對學生干部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現狀調研,目前我院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較高,對創新創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基礎,接受及認可程度較高,這對于創新創新創業類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后續開展團隊項目式管理起到了推動作用。
學生干部的組織管理的調研主要以深度訪談為主,通過對學校7個二級學院的基層團組織調研,以學生會干部、組織部、宣傳部、團支委、普通學生等群體中遴選代表參加座談,在廣泛征求群體意見的前提下,從學生組織的架構建設、制度建設、考核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目前,學校學生組織管理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2.2.1 “說教式”推動的傳統行政管理
學生群體主要集中于20歲左右的青年,其流動更新速度快,這給學校的青年學生工作不斷的帶來新的挑戰。要做好青年學生工作,既要把握好思想動向,在三觀上正確引導學生,也要在業務工作中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目前在開展學生干部管理中還是以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聽”為主,由于教師工作的時間局限性,一對多的師生配比也導致了“說教式”的學生組織管理問題。導致出現學生無法聯系自身并換位思考和行動,教師“一面之詞”效果甚微,無論是學生組織管理成效還是學生自主性功能發揮都相對較差。學生依賴老師,主動思考較少,被動性較強。
2.2.2 “被動式”接受的活動項目承接
學生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以“一刀切”的形式分配給相應的學生組織,無論組織內部有多少學生,都會形式上全員參與,實則敷衍和流于形式。每月活動的主題及形式基本固定,學生缺乏自主性選擇的機會。學生組織管理工作目前都是老師主要負責指導,極少數的學生干部參與策劃,絕大部分的學生干事只知道執行具體的一件任務,部分學院的學生骨干幾乎沒有體現自主思考和決策。這寫暴露出來的問題體現學生干部極度缺乏獨立自主、統籌全局的意識。在“完全復制”的活動承接模式下,學生組織活動開展沒有創新思考,各學院開展效果沒有在校內形成對比,評價也是“一家之言”,學生開展的主動性、積極性逐漸削弱。
2.2.3 “機械式”行動的活動開展模式
當前的學生組織管理中,新成員都會聽從高年級學生干部的活動安排,開展實踐中也是以“碎片化行動”為主,偶有高年級學生干部也出現依賴安排,不主動思考的工作現狀,活動安排中任務分配不均的現象現象,成員無法得到全員參與和實踐鍛煉。同時,目前的學生干部為任期制,學生干部在同一職位任職時間只有1年,因此很多學生把當上學生干部作為目標,拿到學分和評優評獎作為目的,工作不追求實效,以應付和完成任務為主。而在傳統行政管理的模式下,新一屆的學生組織也會按照原有的活動開展模式照葫蘆畫瓢,如此反復,長此以往,導致組織內部缺乏活力、活動開展缺乏創新。
2.2.4 “僵化式”考核的績效激勵機制
學生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組織沒能發揮好自我監督的作用,導致活動做好做壞一個樣、做多做少沒差別,出現忙閑不均的現象,學生組織內部有怨言,不僅不利于工作開展,也不利于學生組織內部團結。由于當前的學生機制建設不完善,學生干部在開展活動中出現了主要學生干部“掌權”現象,導致學生組織中出現不良“官僚主義”作風,成員因為評價不公、待遇不均而產生消極想法,影響活動效果。
基于對貴州商學院校園文化活動現狀的調研及學生干部管理的問題分析,本項目以開設“青馬工程”培訓班為依托,探索性的運用創業團隊理念對學生干部進行培養管理。通過兩期的培訓班開設,并對350名學生干部分類分層的進行課程培訓,主要從理想信念教育、紅色主題教育、創意項目實戰、志愿者實踐、紅色劇目展演等方面進行實踐培訓,設置臨時團支部和創業團隊小組。第一期以大二以上學生干部為主,第二期主要針對大一團支委為主。對培訓學習的反饋進行了數據調研分析,通過對創意項目實戰模塊的數據分析主要從學習對學生干部影響程度進行評價,分別從四個維度進行,評價結果如下。

項目管理的特點在于每一項活動都相對獨立且不具有重復性。每一項活動的獨立性也決定其開展過程中具有獨立考核、獨立評估、獨立完結,責任明確、資源配置優化等特點。將項目管理的的理念引入學生活動管理,通過活動申報審批,在活動啟動階段進行項目把關和競爭性投標式申報,從源頭進行質量控制。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通過制度把控,質量監控進行指導和引導,糾正偏差和進行目標控制,完善學生組織在項目活動管理中的考評機制,對項目最終的完成情況進行有效激勵及為下一次活動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4.1.1 項目啟動立項申報
建立明確的項目目標管理,對學生活動的開展進行分類分層架構體系建立,讓學生在目標設置中發揮決策權和參與權的作用,共同制定項目申報制度和管理監控標準,完善活動開展的預期效果及學分管理。學生組織通過項目小組的形式對活動進行選擇性競爭申報,項目活動承接的數量作為學生干部“職業生涯成長”及第二課堂成績單的重要依據,激發學生參與活力及倒逼學生創新活動形式。
4.1.2 項目實施過程監控
建立合理的項目活動過程監控體系,活動的開展需要在過程監控中保證實施,項目開展過程中會因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而導致產生偏差,對于學生活動的把控主要體現在老師的業務指導上,從政治性、先進行及群眾性來對學生項目的活動的方向引領,同時在開展過程中提供物質保障及資金保障,在時間把控及資源分配上嚴格配置和規范。過程監控更要符合高校學生組織的管理制度,并在過程中調整迭代。
4.1.3 項目結束評估機制
完善學生組織在項目管理中的考核評估,設置項目結束評估清單。學生組織的獎勵制度需要從精神層面和物質方面進行考慮,學生組織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不一定都能實現語氣的效果,從工作態度及工作能力方面都會有所體現,活動開展最后要從學分設置、行為規范、資金激勵等方面對承接項目的學生組織公平公正公開的激勵,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給其他學生組織激勵和示范作用。
項目管理的宏觀把控能夠從活動整體設計上保證項目的運作,而學生項目活動的實施和最終成效則取決于實際開展的過程。學生從項目申請結束及進入實施階段,涉及到成員參與、活動推動、資源分配等、突發情況處理等問題。從項目實施的主體視角出發,運用創業團隊管理理念,在過程監控中運用創業思維及團隊協同可以更好的幫助活動的有效實施。
4.2.1 組織結構重組,優化資源配置
傳統學生組織管理多以職能式行政管理為主,信息傳遞呈現階梯狀,信息傳遞過程容易出現過濾、篩選、加工的問題,導致信息傳遞有誤及學生參與度不高。創業團隊管理能讓學生組織在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又能實現跨組織整合,既能實現學生成員的橫向交流,也能從輪崗鍛煉的角度讓學生找到自己所擅長的業務,崗位的輪換讓學生在組織內部增強流動性和信息傳遞,也能在的一定程度上產生內部競爭。臨時小組從活動項目申報建立到項目結束解散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全方位體驗學生服務工作,也能學會在不同崗位上換位思考,在學生干部培養上也能更加全面的考驗和遴選。同時注重資源的整合,讓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學會有效利用資源。
4.2.3 設計評估清單,健全激勵機制
活動結束并是不項目的終結,活動開展是一個完整的閉合系統,最終成果要與最初目標相吻合,設置評估清單可以更好的幫助回顧任務以確保每一項工作都已完成,并確認實施是否在可控范圍之內,作為學生活動開展中的利益相關者是否都完整的實現自己的承諾并付諸行動。同時評估清單能夠梳理和記錄互動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和應該吸取的教訓,最終建立檔案并為下一次活動開展提供參考建議。活動結束也意味著要兌現項目申報的承諾,對項目組成員進行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的有效使用也是激發學生活動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舉措。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機制也是保證活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