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語文閱讀教學中,尤其是“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復習教學中,能一改此類傳統教學的多種弊端,對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參與度、時效性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非連續性文本;信息技術;有效性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輔助工具,運用于學科教學,具有形式多樣、時效性強、參與度高等優勢,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授課,不但極大地增強了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改進了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乃至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習得學科知識之余,還能提高綜合素養。這樣運用的妙處在略顯枯燥乏味的復習課中表現得較為明顯,尤其是說理性強的復習內容,但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非連續性文本”的復習教學之中呢?
一、人人搶答,加強課堂積極性
在運用信息技術前,“非連續性文本”的復習課多采用教師提問、學生自愿舉手回答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解析自己的答案,教師再予以點撥。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僅僅停留在了“說教”這一層面,方式單一,手法陳舊,很難激發全體學生的興趣,更難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然而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后,之前的諸多弊端有了顯著改善。如:在五年級上非連續文本復習課的練習講析中,教師利用智慧課堂軟件,采取使用點答器搶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前每位學生分發到一個巴掌大小的點答器(背面標有該點答器的編號)。在學生完成書面的習題后,教師在屏幕上點擊“開始搶答”,統一發號施令,大屏上會出現“請按‘A+答題進行搶答”的提示信息,當學生依照指令搶答后,屏幕上會出現某編號學生搶答成功的字樣,如“‘學生9搶答成功”,教師便請該生發言。若該生回答正確,教師點擊屏幕上的“表揚”,即刻出現一個可愛的卡通人物,呈現撒花、鼓掌、點贊等一系列動畫,以示鼓勵。隨后,教師點擊“繼續搶答”便可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搶答了。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學生做題時,專注認真、主動思考;搶答時,踴躍積極,氣氛活躍。采用點答器搶答的方式,不僅迎合了小學生愛競爭、喜歡展示自己的心理,還能便捷高效地給予學生更加公平的競爭機會,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圖示分析,增強課堂時效性
小學階段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有較大部分的客觀選擇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發現學生知識的“盲區”,有針對性地教學,低效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以四年級下非連續性文本復習課中練習三的第一小題為例:教師利用智慧課堂相關軟件,在屏幕上點擊“開始答題”,學生完成練習后,在答題器上點擊“所選答案+答題”(如“B+答題”),便可陸續上傳自己的答案。隨后教師依次點擊“結束答題”“答題情況”,全班學生的答案便會以條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在眼前,顯示各個選項的選擇人數及所占比例。該小題有58%的學生選B,42%的學生選C,A與D均無人選擇。教師分別雙擊B和C的條形統計圖,查看選擇B、C的具體學生,各請一名代表闡述選擇依據,充分引導交流后,學生選出了正確答案B。而A、D無人選,簡單點明,一語帶過即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要統計學生的答題情況是一項繁瑣、耗時的工程,信息技術的運用瞬間解決了這一難題,使教師全面、快捷地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將時間花在學生未掌握、難掌握的知識點的解析上,已掌握的內容簡單復習鞏固即可,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時效性。
三、上傳投票,提高課堂參與度
“非連續性文本”具有準確嚴謹、概括性強等特點,不免單調、枯燥,導致課堂參與度低。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便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以往非連續性文本的復習,在學生完成習題后,多以個別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與或展示自己的機會,且形式單一,互動面小,使得課堂呈現出個別發言、多數沉默、部分分心的現象,教學效果差。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后,這一難題便成功解決。例如:在非連續文本復習課的能力提升部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繪制公園的游覽線路圖。教師在手機上打開電子白板授課助手軟件,掃描界面提供的二維碼,讓手機與教室中的計算機聯入同一網絡,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將每個小組的設計圖拍照、上傳,顯示器上立即分小屏展現出各個小組的成果。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上臺解說,其余組員可作補充,說明設計思路、意圖。展示后,利用智慧課堂軟件,請其余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進行投票,最后根據投票選出冠、亞、季軍。在此過程中,從合作設計,展示交流,再到投票選擇,每一位學生都踴躍參與,每一份設計都得以展示,臺上、臺下互動積極,氣氛活躍,有效地提升了互動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一改傳統教學中只有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參與展示的不足。
四、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運用了信息技術的“非連續文本”復習課,有效地克服了原本乏味無趣、被動低效等諸多不足,以豐富多樣的形式為學生創造了更為智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興趣,增強積極性,提高參與度,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不斷深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已成為學科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小學語文教育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祖蘋.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2016(2).
[2]芮云菊.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考試周刊,2012(4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