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欽
摘 要:幼兒詩歌能夠給予幼兒創造詩意的世界,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幼兒教育中依然有部分幼兒教師難以正確認識幼兒詩歌的價值,對此筆者認為應該積極采取措施轉變觀念,文章通過援引實際幼兒教育教學案例,探討幼兒詩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詩歌;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23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111-02
現代教育很容易忽視人文精神教育板塊,由此使得幼兒教育展現出功利化的特點,這是不健康的教育價值觀,應該積極摒棄。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在幼兒教育中應該滲透幼兒詩歌,在詩歌的海洋中實現幼兒教育,塑造兒童人格思想,關注幼兒精神訴求,滋潤幼兒情感世界,這些都將引導幼兒教育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一、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幼兒詩歌的特點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層次:從語音維度來看,多數詩歌音韻和諧,抑揚頓挫感明顯,朗朗上口;從內容角度來看,多數都比較生動形象,可感性強,是良好的語言范例,很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從教育性角度來看,多數詩歌都有趣味性、實踐性,是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資源。幼兒詩歌上述的特點,決定其可以成為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教學素材。
比如幼兒教育中教師將以下詩歌作為教學素材,希望實現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詩歌的內容為:我們是一群不會偷懶的小工人/搬不動哥哥的故事書/拉不走姐姐的花毛線/我們來抬小妹妹吃剩下的碎餅屑/下雨了/有小菌子給我們撐起了最漂亮的傘/過河了/有花瓣兒給我們搖來了最穩當的船。
上述詩歌有著很強的形象性,每個字每個詞匯每個句子都使用了生動具體的描述手法,使得對應形象朝著立體化的方向發展,“搬不動”“拉不走”“抬”“搖來了”這些動詞都十分鮮明,由此塑造出了更加具體的形象,幼兒在這樣的動詞理解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對應的內容。這是因為幼兒詩歌中很多形象的塑造,都是以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來進行的。再者,上述案例中的詩歌情感性明顯,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充分體現出幼兒特定的童趣和天真。小菌子成了最漂亮的傘,花瓣兒成了最安穩的船只,這些都是很有趣味性的比喻手法。幼兒在這樣的語言熏陶中,語言的感知能力也會不斷強化。最后,幼兒詩歌語言有著很強的審美情感,藝術化的語言可以更快地帶領幼兒進入對應情境中去,實現幼兒原有藝術化語言表達能力的鞏固和強化,這樣可以使得幼兒早期藝術思維得到良好的保護。
上述案例僅僅反饋出幼兒詩歌在幼兒藝術化語言發展中的效能,實際上幼兒詩歌在幼兒語言發展中的價值體現是多樣化的。詳細來講述,實際的幼兒詩歌教育中還需要考慮如下幾點:其一,實現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幼兒詩歌中包含很多詞匯,有的使用了疊詞疊韻,使得韻律處于優美的狀態,展現出很強的音樂感,這樣可以使得詩歌念起來朗朗上口。在詩歌朗誦的過程中,幼兒的唇、舌、牙齒、下顎的發音練習會得到強化,也因此掌握實際的發音方法,由此實現了語音的訓練。實際幼兒詩歌中也會出現很多的幼兒詞匯,接觸這些詞匯,幼兒會拓展詞匯量,同時通過長期的幼兒詩歌朗誦,幼兒會實現良好語言的培養。其二,幼兒詩歌的滲透,還可以實現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一般情況下將其歸結為:有意識傾聽的能力、幼兒評析性傾聽的能力、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幼兒詩歌節奏明快、形象生動,很容易引起幼兒的關注。在語言朗讀的過程中,幼兒聆聽的能力會得到培養,此時如果可以融入語言鑒賞等交互板塊,幼兒語言傾聽的能力會得到更好的鍛煉。
二、滿足幼兒審美的需求
幼兒詩歌中往往充滿了趣味性、幻想性、快樂性、情感性等,可以有效滿足幼兒對審美對象的訴求。快樂的音韻節奏可以實現幼兒生命的滲透,真摯的情感可以滋潤幼兒的心靈,豐富的幻想可以使得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培養,自由的精神可以增強幼兒的審美體驗,由此使得實際的幼兒教育教學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比如在幼兒詩歌《菊花開》教育教學過程中,詩歌所塑造的就是快樂的氛圍,可以實現幼兒生命的澆筑。《菊花開》詩歌內容為: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開開!/開幾朵?/開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那朵給白鴿。
整個詩歌內容簡單明快,節奏流暢,簡潔工整,錯落有致,在這樣的詩歌吟誦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那種喜悅和動感,甚至整個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如果幼兒能夠達到快樂的狀態,這種氛圍的效用會更加明顯。再者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在感受到部分詩歌充滿童趣的同時,也會漸漸感受到其內在的意蘊。
比如下面幼兒詩歌《小象》的內容為:送兩只鞋給小象/象叼起來望了望/說是太小,它穿不上/一對不夠,得給兩雙。
整個詩歌的核心內容為給“小象穿鞋子”,幼兒思維十分明顯,因為只有幼兒才有這樣純真的想法和舉動,并且在穿不上之后,意識到一對不夠,就穿兩雙,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兒童的天真。很多的幼兒詩歌內容看起來十分違背常理,展現出荒唐可笑的一面,內容中沒有任何的鋪墊,天馬行空,沒有任何的因果關系,但是這些內容的滲透,對于幼兒而言是一種輕松的快意,是摒棄了各種法則常規的快樂。
部分詩歌中滲透著豐富的情感,這些情感的體驗,對幼兒美好心靈的滋潤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明白的是,幼兒的思維和認知,是依靠肉體感覺和情感體驗微主導的,情感性特征十分明顯。對于他們而言,世界上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情感的,都是有主體意識的。比如“花兒是可以呼吸的”“窗戶是房間的眼睛”等,這些都是與成人理念相違背的,但是這恰好是幼兒情感融入的方式。而在幼兒詩歌中,這種情感美會不斷放大,由此使得幼兒感受到更加豐富真摯的感情、更加靈動人性的主題、更加有趣味性的情境。下述幼兒詩歌是《媽媽的吻》的內容:媽媽的吻/是一罐蜜糖/輕輕地/撒在我的臉上/媽媽的吻/是一腔歡暢/輕輕地/印在我的額上/媽媽的吻/是一束陽光/輕輕地/照在我的心上/媽媽的吻/是一聲呼喊/輕輕地/叫我快快長大。
在上述詩歌中,母愛是具體的,情感表達十分貼切,幼兒都喜歡蜜糖,就能夠理解母愛的甜蜜;幼兒都喜歡歡暢,就能夠理解母愛的快樂;幼兒都喜歡陽光,就能夠理解母親的溫暖;幼兒都喜歡呼喊,就能夠理解母親的希望。在這樣的語言中,幼兒可以更加親切地感受到母愛,找到抽象母愛與具體喜愛事物之間的關聯,由此很快進入對應情感體驗狀態。在這樣詩歌的傾聽、朗誦中,幼兒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詩歌內容。
三、實現心智和品德培養
幼兒詩歌的文學性可以使得幼兒審美體驗得以增強,同時憑借詩歌潛在的教育功能,可以發揮其在幼兒心智培養、品德培養中的效能。一方面,很多詩歌中是以某方面知識為主導的,可以引導幼兒更快地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發展自身的智慧,實現思想和想象力的不斷激發。另一方面,部分詩歌中還蘊含了很多道德方面的內容,這些可以成為通識教育的重要素材,由此驅動實際的教育教學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和進步。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教育教學案例,來探討幼兒詩歌在幼兒心智、幼兒品德培養中的效能。
有利于幼兒更好地認識生活,引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比如“小牙刷,頂呱呱,早晚親我小嘴巴,牙膏沫,白花花,清潔牙齒笑哈哈”這樣的詩歌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引導性十分明顯,這與幼兒教師苦口婆心地去進行引導相比,幼兒詩歌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效能。
有利于幼兒想象力的鍛煉,實現思維能力的拓展。幼兒詩歌作為重要的文學形式,很多語言情境需要努力去進行解讀和品味,由此使得幼兒進入思維訓練的格局。也就是說,幼兒詩歌中有很多知識和智慧,這些都是幼兒思維訓練的重要素材。比如“一頭牛,兩只角,兩頭牛,四只角,三頭牛,幾只角……”這首詩歌采用了自問自答的方式,但是實際的答案并沒有按照常規思維來進行,而是引導幼兒從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由此尋找更加有趣味性的答案。這樣的詩歌可以引導幼兒更快地理解牛角,以獨有的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實現幼兒思維的不斷訓練,拓展其思維深度,讓其實現從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方向轉變。
有利于幼兒思想品德的培養。比如《海水》的內容為:海水海水我問你/你為什么這么藍/海水笑著來回答/我的懷里抱著天/海水海水我問你/你為什么這么咸/海水笑著來回答,因為漁人流著汗。這樣的詩歌同樣是以問答的方式來進行的,主要是在贊美海洋,贊美辛苦勞動的人們。幼兒在聽到《海水》的時候,就可以自主想象到漁人們不斷辛苦勞動的場景,由此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勞,理解對應的艱苦樸素的品格。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感悟過程都是自主進行的,是在詩歌激發下產生的,這與教師的說教模式相比,往往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兒詩歌中培養幼兒心智和品德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還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選擇有對應教育意義的詩歌內容,實現有效的設計和編排,由此才能夠確保實際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要引導幼兒去感受詩歌的內容,去想象對應的情景,由此才能夠融入對應情景中去,繼而受到對應情感、精神的熏陶,由此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幼兒詩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效能是多樣化的,幼兒教師需要正確看到幼兒詩歌的價值性,然后從語言教育角度、審美教育角度、心智品德教育維度入手實現實際教學方案的調整和改善,確保幼兒詩歌課程體系得以構建,以更好地發揮幼兒詩歌在促進幼兒教育中的效能。
參考文獻:
[1]吳 紅.淺析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與幼兒入學準備的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152-153.
[2]周桂勛,陳 鑫,康國賢,等.百年以來中國幼兒園課程標準制訂和實施的思考與啟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8):15-20.
[3]王 幡,劉在良.論日本幼兒園教育內容之演變歷程[J].外國教育研究,2018(8):114-126.
[4]羅麗榮.幼兒園詩歌仿編活動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