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寬
摘 ?要:為了提高對體育教學中安全認識的重要性,采用文獻資料法等對影響小學生運動損傷的安全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預防運動損傷的有效舉措: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把握學生的體質狀況、注重學生的保護與幫助工作、加強組織教法的研究、重視場地器材的布置等,旨在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提高教學訓練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 ?運動損傷 ?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c)-0010-02
隨著社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視,體育教師也越來越關注體育教學質量、學生運動水平和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安排一定的運動量及運動負荷,這無形當中經常會出現學生運動損傷的現象,導致無法保證訓練的系統性和持續性,不僅妨礙學生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的提高,嚴重的還會縮短學生的運動壽命,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可見,運動損傷的防治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小學生運動損傷產生的主要因素
1.1 準備活動不充分
在平時教學中,仍有部分的教師或學生淡化準備活動的作用,他們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或缺乏預防運動損傷知識,甚至認為準備活動會浪費體力,毫無實質性的意義,因此,他們或簡單地進行些慢跑,或象征性地做些輕微的肢體活動,有的甚至連基本的關節、韌帶都沒有活動開,就進行體育課的學習或基本素質的練習,無論是活動時間或是練習內容,都帶有“應付式”“形式化”等性質,更不用說進行專門性的活動內容。
1.2 運動損傷防護意識薄弱
在教學中,造成學生運動損傷一大原因是學生損傷防護意識薄弱。因此,教師在課前,要結合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樹立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運動損傷所帶來的身體傷害及對自己的運動技術掌握的影響,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法,牢牢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確保自身能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學與訓練中,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牢固的基礎。
1.3 動作技術不規范
動作技術不規范是產生學生損傷的主要原因。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學生忽視基本技術的學習與掌握,他們重視的是專項運動訓練或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殊不知,因為基本技術掌握不好,導致了錯誤動作的產生,進而造成了諸如膝關節、韌帶、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甚至出現骨折、肌肉拉傷等現象,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1.4 運動負荷過大
在體育教學中,無論是球類教學還是田徑教學,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體能等實際情況,安排好適宜的運動負荷,才能達到鍛煉效果。若運動負荷偏小,則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反之,則容易造成小學生身體過度疲勞,無形當中就更容易導致運動損傷,如在短跑訓練中,易出現踝關節、膝關節扭傷及大腿后肌拉傷等現象。特別是身體素質一般的小學生,他們的關節肌肉力量和彈性相對薄弱,關節性和穩定性也存在著較差等狀況,過大負荷必然導致兒童少年運動損傷幾率大增。
1.5 場地器材及氣候原因
場地出現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地面過硬等現象,也是造成小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訓練中器材不規范、無規則,或安裝不牢固、破損等原因也極易造成學生的損傷;同時惡劣的天氣,如烈日下讓學生進行劇烈的長跑活動,寒冷的冬天讓學生在室外進行體操練習等,也極易導致學生的運動損傷。可見,在上課之前,確保小學生練習場地和練習器材等的安全性是何等重要,這有利于將不安全因素扼殺于搖籃之中。
2 ?預防小學生運動損傷的有效舉措
2.1 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
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讓學生了解準備活動的作用,充分認識準備活動的意義和目的,明確安全對自身的學習、生活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其次,要重視準備活動在教學中的目的,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有效的準備活動內容,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切不可有“毫不介意”“麻木對待”等心理,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安排專門性的輔助練習,如做好肩、膝、踝關節及韌帶的拉伸,重視屈伸繞環動作的活動;最后,養成系統鍛煉身體的方法,尤其在氣候不佳的情況下,要保證小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強度進行熱身,讓他們的肢體得到充分的舒展,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
2.2 熟知學生的健康狀況
教師能否熟知學生的健康狀況,對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至關重要。教師不僅要通過學校每年一次的體檢,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而且要借助平時的課堂教學時機,充分掌握學生的體質狀況,尤其對于患有恐高癥、先天性心臟病、肺病、低血糖等病癥的學生,教師要心中有數。無論在平時的教學或訓練中,教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應做到區別對待,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的著裝、佩戴、身體鍛煉遵規守紀及安全等教育,對臨時出現身體不適的學生,要引導學生主動告知家長或老師,讓老師了解學生請假或無法完成練習的緣由,防止發生不必要的傷害事故。
針對有的家長隱瞞,或沒來得及告訴老師其子女有關病癥、病史且有傷害事故產生等現象,教師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救治病人的情況下,要教育學生如實稟告老師,或老師主動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做到防范于未然,保證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2.3 注重學生的保護與幫助工作
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牢固“安全”這根弦,要針對小學教材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好學生安全保護與幫助方案,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要讓每個小學生知道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及其方式。對跑、跳等田徑項目的保護與幫助,教師在注重語言幫助的情況下,要加強學生自我保護與幫助的引導,并在課堂上加以落實。針對運動員在運動中經常出現的損傷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分析、研究,如“運動員損傷的種類有哪些?為什么會造成損傷?其根源在哪里?如何有效避免?如何有效治療,并使運動員快速康復?”以強化學生自我預防意識,提高運動水平,這對學生樹立日常保健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每次上課前,應認真確定好預防舉措、保護對象及受幫助人員等,尤其要充分發揮體育骨干或小組長在保護和幫助中的作用,同時要教會他們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保證學生上課的安全,確保課堂教學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