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敏 王恩祥 羅燕嬌
摘 ?要: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滲透,大學生對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頑強拼搏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對其未來職業發展有重要意義。通過體育課程以及課外運動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身心素養來提升職業核心能力(即基礎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和延伸核心能力)。高校體育教育能夠使大學生充分利用閑暇時間,更科學、更合理、更積極地安排學習和生活,形成一種文明健康、自我約束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增添一份力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 ?大學生 ?職業核心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c)-0056-02
高校體育教育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養具有指導性作用。在大學校園里體育文化不可或缺,尤其是校運會、體育社團和球類比賽等凝聚了團隊的力量,從而需要重視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職業核心能力是后天能夠培養且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不局限某一特定的職業知識技能范疇,大學生掌握優越職業核心能力,可以順利適應職業崗位的變更,進而使其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增進。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具有優異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自我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社會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科學創新能力、領導力、執行力等核心能力,為職業可持續發展做更好準備。目前職業核心能力成為企事業單位招聘畢業生的重要標準,在面試過程中充分體現這個環節,這就要求高校教育在學科教育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到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職業變更和人才市場需求。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電子數據庫查閱大量的高校體育教育、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任務教學等相關的期刊文獻,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為本文做好理論準備。
1.2 訪談法
通過網絡對高校體育教師進行訪談,了解體育課程項目在高校的推廣狀況;對高校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和參與度。
1.3 邏輯分析法
綜合運用多種邏輯分析方法,對現有的體育課堂對職業核心能力影響的理論和所獲得的實際數據進行整合,闡述和總結本文的研究觀點。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教育對基礎核心能力影響
2.1.1 終身體育意識是自我管理基礎
良好的身體基礎是職業發展的根本保障。高校體育具有實施體育運動教學和實現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獨特優勢,首先,高校體育課程能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體育硬件平臺(運動場、球館、健身器材等);其次,優秀的師資力量,一個好的體育師資團隊不僅是做好體育教學,還能夠用業余時間將體育興趣愛好的同學組織起來參與訓練。良好的教學環境是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體育軟件,為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多方面保障。通過體育鍛煉接受體育指導、教育并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在認識層面上的提高,最終成為自我鍛煉指導,培養學生獨立鍛煉和自我評價的能力,自我設計體育鍛煉計劃和自我組織與管理的能力,進而實現自我管理(健康管理、壓力管理、情緒管理、身材管理等),養成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為以后在職場發展提供基礎。
2.1.2 團隊合作需要體育精神
梅貽琦先生曾經教育學生:須知體育之目標,不單是造就幾個跑多快,跳多高,臂腿多粗的選手,不單是要得若干銀盾、錦標,除此之外,也許可以說在此之上,還有發展全人格的一個目標。今天我們提倡體育,不僅是為了鍛煉個人的身體,更是為了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我們要借團體項目,去練習“舍己從人,因公忘私”的習慣。他還說:體育比賽的目的不在于能不能取勝,而在于是不是各盡其能,使本隊團結合作的精神得到有效表現。在體育比賽中,“勝固大佳,敗亦無愧”。假如在比賽之前,有人因為沒有取勝的可能就放棄比賽,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他忘記了在團體中應盡的任務。可見,體育精神對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重視團隊合作。校園體育賽事眾多,組織學生參加比賽不僅鍛煉個人意志,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通過比賽的激烈競爭獲得的成就,更提高了每位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
2.1.3 體育增進人際交流能力
把高校體育運動稱作一種媒介,一種載體,是大學生增進人際交流的優質方式,他強大的包容性,能夠容納各個專業的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承載極其廣泛的社會功能并釋放出強大的魅力——健康、活力、青春、娛樂、放松、休閑、品質、極限等。體育運動在大學生活中扮演的媒介角色極其豐富,可以是聯誼活動、友誼球賽等,其緩沖作用遠超過了體育運動項目的本身,比如到操場、練功房、戶外拓展運動、登山等發自內心的吶喊,是人性中最原始、最本質的人際交流需求。體育運動掀起全民性潮流,逐漸發展成一種獨特、互動、充滿人文關懷精神的交流方式,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2.2 體育教育對拓展核心能力的影響
2.2.1 戶外拓展游戲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育運動是大學生活中必須參與的綜合活動,能使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學生需要更多的、更適合他們的體育教學。在戶外拓展游戲教學中更多是以集體為單位,考驗大家的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戶外拓展游戲有效的利用了大學生“愛運動”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拓展游戲本身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有效調節教學氛圍,設計一個適合鍛煉的體育情景,在進行戶外拓展游戲時,由于角色的限定,每人都有自身的職責,服從安排,堅守自己的任務,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和團隊精神的增強。大學生作為祖國強有力的后備軍,需要不斷進行責任教育,增強個人責任感和榮譽感。
2.2.2 體育運動培養創造能力
經過調查發現體育課成績較高的學生創造力比體育成績較低的學生更為突出,成績較高的學生對于參與體育課的態度更為積極,更具有主動性。體育運動項目對于學生擴散性思維能力、形象思維及抽象思維能力等創造力的智力因素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帶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形成創造性人格有著積極作用。這些由體育運動中培養的創造力特征以及創造人格特征可以在學生的專業課中發揮遷移作用。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各類創新,尤其是在體育藝術課程上,可以提供音樂、視頻資料鼓勵學生自行創編,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新性。不能僅立足于當前的知識與觀點,還要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進行主動性創新,讓學生在體育中體驗樂趣,對體育產生興趣,從而對于知識能夠具有強烈的探索能力,學生結合內容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2.3 體育教育對延伸核心能力的影響
2.3.1 領導力與執行力
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改造和重構原有的體育課程體系,大學生在體育運動參與過程中,利用任務導向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領導力、執行力等能力。體育課堂中我們可以運用小組為單位,安排其任務,比如組織小組比賽,就會賦予每位同學不同角色,在角色扮演中發揮其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領導能力和執行力。
2.3.2 個人意志力
體育運動場相當與一個小的社會,機會與挑戰并存,勝利與失敗同在,競爭意識在此時此刻彰顯的淋漓盡致。在體育運動競賽中,學生要表現自我,展現自己過人的身體素質,超強的運動技能技巧,就必須參與到激烈的競爭中去,除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外,失敗的情景還可以培養學生抗壓能力和抗挫能力,在逆境中如何克服困難,發揚頑強拼搏精神,最終取得勝利,為適應將來職業環境打下基礎。
2.3.3 心理平衡
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適應激烈競爭社會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之一,現在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挫折諸多,如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等情況。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無法承擔生活和工作中的磨難,不能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體育課程中通過選取特定體育項目與身體對抗練習,培養學生的抗壓抗挫能力,合理的教學組織、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達到心理平衡。
3 ?結論與建議
(1)高校體育教育是大學生的重要一課,要求作為體育工作者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身體技能,還要讓他們能夠通過體育課程培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2)通過體育項目教學,學生的基本生存、發展、自我實現等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具備了市場參與競爭的身體基礎,也滿足了職業需要的核心能力。
(3)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完成團隊任務,組織課堂比賽和課外體育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組織課余體育運動隊訓練,參加省級或更高級比賽,提升自身的體育能力和體育團隊精神。
(4)增設體育戶外拓展課,充分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不同專業制定不同核心能力培養方法,堅持讓核心能力培養成為高校體育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唐燕萍.論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22.
[2] 龔小鳳.后擴招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3.
[3] 陳新平,葉巧舟.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體育課教學的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1):11-12.
[4] 汪勝.論體育對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意義和作用[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104-106.
[5] 王英杰,張旭堯,趙輝.體育對職業能力形成的促進作用及實現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09(2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