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文 段思雨 杜藝鵬

摘要:本文選取2017年吉林省8個地級市的生態經濟數據,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方面對吉林省各地區的生態經濟發展情況做出綜合評價,最終得出結論,目前吉林省生態經濟發展還有待提高,其中長春和吉林兩市綜合發展情況較好,其他地區存在較大差距;長春、遼源和松原三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優于環境保護情況;吉林、四平、通化、白城、白山的環境保護情況優于經濟發展情況。
關鍵詞:生態經濟;綜合評價;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來,由于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資源的不合理運用,使得生態環境出現了失衡的狀態,阻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化進程創造了極其豐富的物質財富,但同時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綠色發展則順應時代需求,符合當前發展要求,此外黨的十九大更是強調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因此如何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動態平衡是當前眾多學者關心的問題。
生態經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首次提出,他指出,傳統經濟學忽略了人類經濟活動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生態經濟學將綜合考慮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協調發展的關系。由此看出生態經濟是運用生態經濟學理論,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保證環境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增強經濟實力,最終構建一個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自從生態經濟的概念被提出以來,有許多許多的研究學者進行了關于生態經濟系統的研究,歷時多年,終究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方法。在1989年的時候經濟學家Herman Daly 提出了ISEW模型,此模型的建立是以生態經濟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的,同時將如何恰當地處理生態經濟福利方面的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另一方面,許多研究機構和學者在環境壓力問題上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在21世紀初,國際經合組織(OECD)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環境指標體系,隨之又發表了核心環境指標體系,引起了民眾和政府對環境的強烈關注。世界經濟論壇“明天的全球領導者環境任務組”和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還有耶魯大學耶魯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三個部門共同研究并且提出了環境可持續性指數(Environment Task Force)。環境可持續性指數是由20 個關鍵指標和68個變量集成的,環境可持續性的 5 個核心部分構成了關鍵指標。Qin等(2015年)提出人口、工業、農業和污染4個子系統的庫區經濟發展與水污染防治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提出以破壞水環境為代價來加速經濟高速發展是不可行的。Cheng等(2018年)構建了環保、減災和減貧的系統性理論框架,考慮貧困在收入、資產、健康、資源、教育和服務等方面的多個維度和貧困人口的多元化減貧訴求。
由于區域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很難建立起統一的生態經濟系統的指標體系。這一問題雖然得到非常大的重視,但仍然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本文結合吉林省省情,建立適用于吉林省的生態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此對吉林省生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二、影響因素及指標選取
生態經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對于生態經濟的質量的評價,要綜合考慮經濟發展及環境效益兩方面因素,最終本文確定了生態經濟的影響因素,具體情況見表1。
經濟指標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以從微觀個體的角度對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的度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越高,則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從宏觀角度對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衡量,固定資產投資額越高,經濟發展水平越高。R&D經費支出可以從度量經濟發展的粗放程度,R&D經費投入越高,說明經濟發展越重視效率,粗放程度越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經濟發展均衡角度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低,說明地區經濟發展越均衡。
環境指標中,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衡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二者數值越高,說明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越高,由于環境指標與生態經濟發展水平呈負相關,為統一方向,在后續分析中環境指標數值都取倒數進行計算。
三、數據來源及理論模型
本文所用數據均整理自《吉林省統計年鑒2018》,選用吉林省的8個市區作為樣本。
因子分析是Charles Spearman于1904年提出的,目前廣泛應用于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中。因子分析是指將變量群中的共性因子提取出來,將數據簡化,從而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且用少數的幾個抽象變量去反映。這幾個少數且抽象的變量稱作“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過已有的顯在變量去測評并發現作為因子的隱性變量,找到顯在變量與作為因子的隱性變量間的內在聯系,并運用具體的指標來反映的一種科學統計方法。因子分析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常用的因子分析類型有兩種,一種是R型因子分析,另一種是Q型因子分析,其中的R型因子分析是對變量做研究;而Q型因子分析是對樣品做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R型因子分析,變量群中的每一個變量都可以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與特殊因子之和。
四、實證分析
KMO檢驗用于檢查變量之間的偏自相關性,取值在0-1之間。KMO統計量越接近于1,變量間的偏自相關性越強,因子的分析效果越好。經檢驗本文變量的KMO值為0.61,大于0.6,所以可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由SPSS軟件計算相關系數矩陣,可以得到相應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等,最終得出第一個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60.368%,第二個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總和的29.202%,這兩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到89.569%,大于等于80%,因此選前兩個因子描述吉林省的生態經濟發展水平。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因子載荷矩陣,其結果可以說明各因子在各變量上的載荷情況,即重要程度。由于初始的因子載荷矩陣系數存在表現不明顯的問題,所以將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化旋轉,得到最終的結果。結果顯示,第一個因子在人均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R&D經費支出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三個變量具有較大的載荷,主要表現經濟發展方面的影響,因此定義為經濟發展因子,第二個因子在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棄物這兩個變量上有較大的載荷,主要表現環境污染方面的影響,這兩個因子較好地體現了各生態經濟指標對吉林生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地位。
碎石圖為直接觀察各因子的重要性提供了方便,其中X軸為因子序號,Y軸為特征根。按照特征根的大小,將因子從大到小順序排列,前面陡峭的部分對應相對較大的特征根,說明這些因子對解釋原有變量的貢獻比較大,其因子作用明顯;后面的平臺則對應相對較小的特征根,說明在解釋原有變量時所做的貢獻度很小,其作用并不明顯。從碎石圖中可以看出前兩個因子的散點位于陡坡上,說明前兩個因子的重要程度比較大,且特征根均大于1,所以說最多考慮前兩個公因子即可。
運用SPSS軟件輸出的函數系數矩陣,系數矩陣將兩個公因子表示為6個指標的線性形式。兩個公因子分別反映了吉林省八個地級市的生態經濟發展狀況的總體水平,但單獨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對各地區的發展程度做出綜合分析,因此按照各公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計算綜合統計量。
通過方差貢獻率可以計算出兩個公因子的對應權重,第一個公因子的權重為0.514,表示所反映的生態經濟發展水平中經濟方面的信息,第二個因子的權重為0.486,它所反映的生態經濟發展水平中環境方面的信息,兩個因子的權重較為均衡。最后利用權重計算出各地區的綜合因子得分,綜合表現上來看,長春、吉林兩市生態經濟發展水平最好,得分分別為1.19和1.08分,其中長春的經濟發展得分高于吉林,但吉林的環境得分高于長春。通化的生態經濟得分排在第三位,得分為-0.17,環境情況略好于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經濟發展一般的分別是四平、遼源、白山、松原和白城,其中遼源和松原兩市是經濟發展得分高于環境得分,其余為環境得分高于經濟發展得分。
五、結論建議
從生態經濟綜合角度看,吉林省生態經濟發展情況并不理想,全省8個地級市中,僅有長春和吉林兩市綜合發展情況較好,其他地區還需繼續不斷建設生態經濟。從經濟角度看,僅長春、遼源和松原三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優于環境情況,其中長春的經濟發展情況遠遠好于環境情況。從環境角度看,吉林、四平、通化、白山、白城的環境發展優于經濟發展,其中吉林的這一現象表現最為突出。
未來吉林省在經濟建設方面還需加大力度,并且各地區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發展規劃。其中,長春在未來發展中更應注重環境保護,吉林則應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加速發展經濟,其余地區在經濟和環境兩方面都有待提高,但遼源和松原兩市要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四平、通化、白城和白山這四個地區還應以經濟建設為主。
參考文獻:
[1]張琪,鄭劉根,劉輝,程樺.煤炭資源型城市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分析——以淮南市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19(10)
[2]王兆峰,劉慶芳.長江經濟帶旅游生態效率時空演變及其與旅游經濟互動響應[J].自然資源學報,2019(09)
作者簡介:
張馨文(1990.9-? ),女,漢族,吉林人,助教,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社會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