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花 陳春彤
摘 要:基于廣州市A特殊教育學校的實地查訪和研究,我們發現特殊教育行業近幾年來在國家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進行了課程改革,特教行業在不同層面發生了新的變化。主題式教學向普通學校分科教學靠攏,強調普校結合機制。社會對于特殊教育行業的關注度和認可度得到了提高。在此背景下,從事特殊教育學校行業的教師需采取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特殊教育行業新變化國家政策;應對策略
一 國家政策層面
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辦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2017年7月17日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該計劃體現了國家層面對特殊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為鞏固、加強一期成果,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受教育水平在政策上進行調整和給予支持。
該計劃主要反映了三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是強調提高殘疾兒童的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擴大非特殊教育階段教育規模。
第二是在經費投入和專業支撐上,不僅在對學校資助、教師補貼上有所提高,還加大對殘疾學生資助力度并引導社會興辦和資助特殊教育行業。在行業支撐上,建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并鼓勵各類教育專家參與到特殊教育行業中,并加強家校合作雙向溝通模式。
第三,在加強教師隊伍上,采取多種補償措施,培養更多特殊教育專業人才;改變之前特教行業無教師資格認證或者認證不嚴局面,加大對非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教師的培訓力度和提高考核標準,同時,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的培訓力度;在師范院校中普遍開展特殊教育課程。
二 課程變化層面
在采訪中,李老師認為課程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實行主題式教學,沒有統一編撰的教材和實行專門的學科分科,更類似于一種幼兒園的教學方式。而實施新課程改革后,國家制定了課程標準,有了教學依據可循,規定依據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編寫完成中小學各科教材。在學科上,實行的是分科式教學。與普校不同的是,特教的分科式教學并不是孤立的分支學科,而是在一定主題下來構建不同科目的教學內容。
三 社會認知方面
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較為明顯的變化就是社會對特殊教育行業認知的轉變。董老師說:社會的觀念在變化。特別是在廣州一線城市較為發達地區,社會許多人開始理解和關注特教行業,知道我們有一些這樣的學校。不像以前,許多人將這些孩子視為精神病患者,這樣孩子活著就很沒有尊嚴。重視特殊教育行業,就是讓社會知道這些孩子同樣也有權益是接受教育,甚至將來能走上社會自己養活自己。
四 對教師新要求方面
面對這些變化,從事特教行業的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重視個性化教學理念
個性化教學的差異教學觀在特殊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身體狀況、心理、需要等方面不同尋常且多種多樣,教師需要以學生自身情況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采用特定的教學方法、資源以及評估手段,制定一套個性化的教學程序即IEP,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實現教學目標。
(二)多溝通、合作的意識
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與同事、家長和社會溝通合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一種介于普校和特教模式相結合的分科教學的改革,教師需加強同行之間溝通和合作。采訪過程中,幾位老師都有提到同事之間溝通、合作對于教學的重要性。特教學生較為敏感,發生突發事件的頻率較高,單單由班主任無時無刻關注是不大可能的,因此需要建立起班主任、各科老師和學校領導三位一體的模式,在學校里給學生最大的幫助和指導。在這一基礎上,聯系家長、呼吁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護。
(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提高綜合學科學習能力
愛心、耐心和情懷對于特教行業的教師是必不可少的,為防止它們的被時間磨化,教師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能,還須具備較強的綜合學習能力。過硬的專業技能就要求教師如何拋開普校的教學模式,將普校的知識細化給特教的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學生反饋,反復地去反思和再實踐。我國的特殊教育行業起步較晚,因此從本國國情出發研究的特殊教育理論還不夠成熟,較為分散,不同專家的研究甚至有沖撞之處。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結合這些理論,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從實際教學中進行教學探索和研究。
(四)順應時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專注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更有深度和廣度的知識。不像普通學校注重升學率,學生成績在評估中占有較高的權重,特殊教育學校讓特殊兒童在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后,接受正規知識能擁有能夠在社會上適應的能力。特教對象的復雜性和社會的信息化趨勢就決定著特教的教師需要樹立起終身學習觀念,提升自身知識的縱深度。
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普及,特殊教育也得到關注。新的社會背景下,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進行了方向性的變革,引導特教行業在課程、教學和學校組織等方面不斷改進。因此,從事特教行業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以適應新需求。做社會需要的教育是教育行業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