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存
摘要:分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在這一經濟模式背景下,社會各個行業的資源被重新配置,降低了資源浪費率,提升了經濟效益。不過這一新的經濟模式也為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只有做好全面性分析,深化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才能夠推動分享經濟的更好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有序。基于此,本文對分享經濟時代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分享經濟;人力資源管理;挑戰;策略;重新配置
一、分享經濟的概述
1.分享經濟的含義
分享經濟指個人、企業或者組織,通過社會化平臺分享閑置實物或者認知盈余,以低于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并取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從本質上來看,分享經濟是對資源進行分享,推動資源的占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經濟模式。其將社會分散、海量、閑置資源等進行系統化、平臺化集聚,并根據需求進行供應,從而推動經濟與社會價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的經濟業態。
2.分享經濟的特點
第一,將互聯網作為基礎和載體。分享其實就是指的共享,從個人角度來說,分享經濟就是將自身的閑置物品拿出來供別人使用。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將自身的物品拿出來給親朋好友用,這種分享是鑒于親朋好友范圍中的,整體范圍較小,并且分享實物也較少。而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分享經濟指的是相關主體借助于互聯網對資源或者技術等進行分享,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的普及率是比較高的,運用人員較多,所以借助于其進行資源分享,通常涉及的范圍更大,因此分享也具有更大的規模性,取得的收益也更為可觀。
第二,對閑置資源進行分享。分享經濟所分享的內容一般都是閑置資源,比如物力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等,這些資源作為分享經濟的主要內容,推動著分享經濟時代的全面發展。如果不存在這些閑置資源,或者沒有分享平臺和人群,需求者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就只能進行新資源的選擇,這就需要付出較大的成本。通過這一平臺的運用,則能夠對閑置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和選擇,這就能夠減少需求成本,不僅對自身而言是有利的,對于社會整體而言也十分有好處。
第三,共有三大主體。通過對分享經濟的運行模式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分享經濟的主體總共有三個,即分享者、平臺、需求者。分享者指的是提供分享資源的主體,因為分享資源的內容和主體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對自身感覺無用的東西進行分享,所以分享者可以是任何人。平臺指的是互聯網,其為閑置物品分享提供了場所,能夠將資源需求者和供應者聯系起來,推動資源的全面共享,并且還能夠提升分享的效率,促進資源的在各個區域流動。需求者指的是對閑置資源有需求的人員,我們也可以將他們叫作消費者,其能夠借助于互聯網對所需資源進行搜尋,并實現最終的目的。
二、分享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
1.人力資源關系更加復雜
分享經濟時代,第三方平臺發揮了十分大的作用,其可以對相關的閑置信息進行發布,并提供對應的服務消息,而需求方則通過平臺進行物品的選擇,比如瓜子二手車、滴滴打車、神州專車等。這雖然能夠為分享經濟的更好發展提供有利作用,但是在整個流程中,第三方平臺僅僅是依據技術要求進行信息的發布,對發布方的實際資質、閑置物品的具體使用價值、質量問題、發布是否違約、發布是否會對別人利益造成損害等都無法進行核實,這就不可避免會導致交易一方受到損害。假設要對平臺進行規范化管理,那么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而言則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平臺有無技術人員對信息進行甄別、有無檢驗人員對發布實物進行檢驗等,都是人力資源所面臨的挑戰。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發布者的數量是較多的, 需求者也可以是任何人,發布者可以成為發布者,也隨時可以成為需求者,反之需求者也可以隨時成為發布者,因此人力資源管理面臨著更大的復雜性。
2.人力資源管理職能被弱化
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不同的組織結構都是比較穩定的,而且各個單位都存在著較為顯著的組織構架,組織劃分較為清晰,很多單位在確定好組織體系之后,一般不會輕易對其進行變動,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也相對較為簡便,不同人員之間的關系也更為明確。而在分享經濟時代下,經濟組織結構則并不穩定,由于第三方平臺是分享經濟的載體,在平臺中提供產品的個人與平臺之間屬于一種相互獨立的關系,因此其招聘與被聘用的關系將會得到弱化,隨之也會導致權益和利益保障被弱化,這容易導致分享經濟面臨較大的問題。這里我們將滴滴打車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假設在滴滴打車司機存在不文明現象,消費者要想找到這一司機通常是比較難的,第三方平臺僅僅是進行平臺的提供,并不會對每一個司機都進行培訓,所以很難在出現問題之后有效解決問題。
3.導致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更高
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增加是從結算關系變更角度而言的。在傳統經濟模式下,通常結算方式是較為簡單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商品的購買,并及時進行結算,將資金直接打款給商家。而在分享經濟時代下,消費者在購買分享物品的時候往往并不能直接將資金打款給商家,而是要先打款給第三方平臺,然后第三方平臺根據雙方交易情況為商家打款。如果整個交易過程較為順利,消費者的評價較好,那么其能夠及時將款項支付給商家,而如果交易過程不順利,或者存在某些問題,那么就會導致供方無法及時收到款項。因此需要在結算過程中分配更多的人員,要對整個交易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了解,并及時解決爭議,所以會導致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更大。
三、分享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
1.提升內部管理的靈活性
在分享經濟時代下,為了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全面應對人力資源管理挑戰,企業必須要對內部管理的方式進行轉變,推動內部管理更為靈活。具體來看,企業應當依據具體的人才需求情況、生產經營方式等進行人力資源調整,確保人力資源配置更為科學,避免出現資源閑置問題。并且在設置人力資源部門的時候,要切實將企業市場開拓能力以及研發能力體現出來,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員保障,全面發揮分享經濟的效用。還要對不同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使每位人員都能夠有清晰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另外,還應當制定科學化的培訓機制,定期為員工開展培訓,使員工能夠對知識體系進行更新,掌握更為先進的技能,滿足崗位需求和時代變化需求。
2.構建開放性的企業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長遠持續發展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構建,在分享經濟時代下更需要企業構建開放性的文化,營造較好的氛圍。具體來看,企業可以與其他的企業相互合作,開展一些生存能力方面的比賽,從而構建理想的分享經濟文化環境,幫助工作人員提升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對分享經濟的作用進行深入了解,推動企業更好地融入分享經濟中。就企業領導而言,更應當對分享經濟進行了解,對自身的閑置資源進行發布,提升資源運用效益,增加企業收益。
3.促進工資薪酬模式更為多樣化
為了推動分享經濟的更好發展,促進企業全面融入分享經濟過程中,企業要推動工資薪酬模式更為多樣化,合理運用緊密型、松散型、合作性薪酬形式,提升工作人員的認可度,增強工作積極性。員工對薪酬通常都是比較關注的,薪酬多少會影響員工工作狀態,企業通過設定這些多樣化的薪酬模式,能夠對員工市場經濟報酬的水平反應出來,促進員工滿意度的提升,與企業共同發展。所以企業應當結合員工的工作狀態、行為習慣等進行薪酬發放模式的確定,采用短期、中期、長期等不同的結算方法,提升薪酬發放的靈活性。還可以發揮員工的自主性,讓員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個人薪酬方式,使員工全面發揮自身的創造性,為企業貢獻更多的力量。另外,企業還應當提升績效管理的公平性,借助于不同的等價換算方法,構建科學化的薪酬管理機制,促進員工滿意度的全面提升,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
結束語
分享經濟時代下人力資源關系更為復雜,社會各個行業的運行不再按照傳統模式,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也將會面臨新的環境,只有做好分析,構建科學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能夠更好地應對人力資源管理挑戰,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首先對分享經濟進行了介紹,然后總結分享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最終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應對挑戰的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主體更好地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郭靜思.試論分享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8)
[2]宮慶江.探究分享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J].人力資源,2016(22)
[3]秦宏.分享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初探[J].科技經濟市場,2017(09)
[4]何洪濤.分享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分析[J].人力資源,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