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潔
本文從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統一化,沒有專業特色、會計專業教師教學理念固化,改革教學手段意愿不強、會計專業課程教材之間欠缺融合和關聯、課程內容設置與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相分離等現狀及存在問題入手,盡而找出新時代下如何構架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經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職業能力的要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方案已不能適應新時代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模式統一化,沒有專業特色
我國現階段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渠道主要是各高校的會計專業,筆者在多年的會計教學和調研中發現,各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大同小異。不能根據學生資源和社會的需求建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且各高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也不夠具體,如“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務操作能力的高級會計人才”等,沒有說明能夠在什么部門或單位從事何種具體的工作,不便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人生規劃,而用人單位在吸收人才時缺乏足夠的決策依據。
(二)會計專業教師教學理念固化,改革教學手段意愿不強
會計作為傳統的一門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總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方法和手段,但是隨著互聯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要求。例如會計核算內容,會計教師將所有會計準則的內容都詳細地講給學生,而忽視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的能力,在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數數據的計算,不能對企業的生產環境和生產工藝和流程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會計專業課程教材之間欠缺融合和關聯
雖然各會計專業課程的性質、特點不同,但是各課程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各門專業課程的教材和教師在備課授課過程中缺少內容的融合。未將相關課程和相關知識關聯性融合起來。
(四)課程內容設置與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相分離
會計專業課程內容設置與實際業務流程分離,相關課程內容只是用語言描述,沒有將業務內容流程的每一個結點具體是怎樣發生以及相關原始憑證是什么,會計人員應如何作職業判斷在課程內容中進行設置。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新時代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架
(一)努力探索會計專業辦學特色
我國現階段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渠道主要是高校,所以高校應根據學生的生源、學校的層次以及學生畢業工作去向,探索本校會計專業辦學特色。對于層次較高的高校,可以根據經濟國際化發展趨勢,著眼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創新意識,具有扎實的外語基本功和會計專業知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會計專業人才,可以將ACCA考試的科目作為主干課程。而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應以“服務地方,與地方經濟互動”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環節為教學重點。所以高校應努力探索會計專業辦學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我優的思想,構架具有獨特性、創新性優質化的會計專業辦學特色。
(二)會計專業教師要積極主動改革教學手段
會計專業要辦出特色,關鍵是教師。因此,會計專業教師應該具有創新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多元化意,識積極主動改革教學手段。要意識到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新時代下,不改革創新就會被淘汰。要讓會計教學能夠跟上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步伐,應該及時的改革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充分的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使學校的會計專業能夠適應新時代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三)加強會計專業課程教材內容之間的融合
教材是教師課上教學的依據,對于課堂教學具有指導性作用,為此在新時代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編制更適合學生的會計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的學習途徑不只只是課堂上,純理論內容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等多種途徑。因而會計教材內容的設置,要改變傳統教材重理論輕實踐,而是注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可以在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崗位角度去審視教材,打破學科界限,將企業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稅法、審計等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同時在具體內容設置上,應從現代企事業的發展背景出發,以案例的形式進行內容設置,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聯系。
(四)課程內容與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相結合
會計專業畢業生參加工作后,總感覺課堂上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所需知識相差甚遠,主要是傳統會計教學內容提供的方法中,大部分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應根據典型的會計工作任務以及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的設置模式,根據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圍繞會計職業活動的各項工作任務,并在各教學模塊中融入相應的業務素質,構建基于工作導向、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以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重新確定課程內容。
總之,在新時代應構架出與時俱進、因地制宜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作者單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