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大重點,也是一大難點。作文寫作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渠道,是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的渠道。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文字運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效率、效果兩大方面,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都不太好,因此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必須要有所改進。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探究的層面主要是教學生活化需運用的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化;協作教學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說,“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陶行知的觀點告訴我們,想要學生真正地得到成長,就必須讓其融入生活。在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進行改進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的生活化,有兩大原則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和以學生為本。目前,我國的教學觀念、模式都受傳統教學的影響,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依然對生活化的教學重視度不夠,所以為了實現小學生的作文生活化,文章針對小學生的作文,分析了目前教學的情況,同時也提出一些改進策略。
目前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其效果不太好的原因在于教學的方式落后且被動,對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產生了限制。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所知道的很多國內外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以生活為基礎創作所得。在新課程的標準中,教學也被指出必須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要實現生活化的教學,提高其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意義
無論是哪一學科,漢語都是基礎。從短句到段落,再到篇章,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鍛煉,通過這一方法,小學生感知外部事物的能力會有所提高。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小學生作文后,會有空洞、無內容的感受,其實大家所認為的流水賬,在老師眼中卻是一種成長。在經常的習作中,小學生對漢語的理解能力也會提升。
眾所周知,作文的過程,不僅是學生對基礎知識運用能力的發揮,同時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體現,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授基礎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在作文寫作中,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將生活中的經驗和積累的素材應用到寫作中去,幫助學生認識到“學于生活、用于生活”。事實上,生活化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寫作。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教師與學生的任務都很繁重。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完成教學大綱為目的,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大多老師基本上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由于老師的引導工作做得不夠,所以很多學生寫作時不知從何入手,文章空洞乏味,情感不夠。學生習作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講解寫作的基礎知識外,同時也要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知生活,這樣寫作靈感才能得到激發,言之有物,情感真實,從此學生就不會對寫作產生畏懼感。縱觀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1.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做得不夠
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照本宣科的寫作指導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枯燥、無趣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更談不上了,因此教學效果也受到影響。
2.對寫作過程的管理不夠重視
如寫作時,學生的困惑無人指導。這些困惑主要有作文的選材、構思與修改等,這些沒得到解決,學生自然覺得寫作很難,對作文產生畏懼情緒和心理,思維也將受到限制。因為害怕,所以無法根據寫作的題目,進行深入思考,更無法寫作文章。
3.在寫作策略上,對小學生的指導不夠
許多教師在小學生的寫作教學中,大部分會進行作文布局、選材的講解,而對寫作策略很少涉及,因而在寫作過程中,學生也不知從何入手。當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特質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成為作文的素材,成就完美的作文。透過這些年的教學,筆者發現,目前的作文教學依然有各種問題存在,如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對生活本身的忽視等。互聯網的興盛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孩子對網絡的依賴性也越來越高,對網絡范文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揮。甚至有的學生還對網絡有所沉迷,忽視親情,因而學生也無法更好地體會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如半命題作文《我第一次××》,有的學生以《我第一次吃雞》為題,從字面上看,題目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細看作文內容后才發現“吃雞”源于網絡游戲,是網絡游戲中獎勵的道具,作為老師覺得自己跟不上學生的節奏,同時也在深思自己曾經所寫的“第一次××”,如做飯、幫媽媽洗腳、掏鳥窩等,相比較而言,現在的小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悟,他們的精神生活是空洞的。
三、小學生作文生活化的指導策略
1.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提供生活化的寫作素材
我國網絡技術在近些年中發展飛速,每一個教育的階段都是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減小了教學的難度,課堂的效率自然就有所提高。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范圍,學生的學習范圍也隨之拓寬,因而學生也學到了課本以外的更多知識。網絡信息技術能承載大量的信息傳播渠道,這些平臺又能承載大量的生活信息,因此多媒體的教學又能推動教學的生活化和激發學生興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生活與教學融合起來,對于實現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生活化,網絡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帶來了便捷通道。
如作文教學的主題為狀物類,教師對這一主題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主動性的提高,教師將寫作形式與要求等基礎知識進行了講解,讓學生觀看剪輯的“人與自然”的視頻。當學生熱衷于觀看視頻時,引導學生去尋找植物的特點,即使視頻中很多植物我們沒見過,但生活中能見到的植物也是特別美的。教師布置作文命題:我最喜歡的植物,讓學生回顧聯想視頻中的植物及特征,這就提高了學生寫作主動性。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批閱學生作文時發現,很多學生在作文中觀察植物特別仔細,也擁有對事物表達愛的能力。多媒體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2.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展開生活化寫作的教學內容
小學生處于成長的黃金期,其特點是活潑、天真、好動,這些特點會影響小學生學習的專注力,他們對于事物的接受首先是看自己感不感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如果想要深入地實現生活化教學,就必須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在生活化的教學中融入他們的興趣與喜好,這樣才能將小學生的思維轉到生活中。當孩子們還未進入小學校園前,他們了解世界的窗口便是生活,所以當寫作教學實現生活化,則能幫助小學生了解生活、感知生活,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寫作。
如敘事作文教學中,為了學生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是敘事類文章,怎么寫這類文章,筆者引導學生以學校運動會為素材,首先表揚了學生在運動會上的表現,如小明同學雖然摔倒導致班級名次落后,但同學們并沒有責怪,而是鼓勵他繼續加油,最后小明同學還是獲得了不錯的成績,老師覺得很開心,也很欣慰。于是小明同學就開始感嘆道:那天本來我都沒有信心了,但大家都鼓勵我,于是我覺得不能讓大家失望,最后我鼓足勇氣,繼續完成比賽。隨后,很多學生也都開始回憶當天比賽的情景,大家都表示特別難忘。此情此景下,教師引導學生以“難忘的一件事”為題,完整敘述這件事,并把自己對這件事的感想寫出來。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批閱發現學生對于比賽的熱情很高,對集體的榮譽感也很強。所以寫作教學中,將生活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3.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
上文中就提到,知識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處處是知識,因此這兩者密不可分。知識學習的意義就在于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人類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生活化的教學足夠重視,將生活化落到實處,切實結合難忘的節日、學校有意義的活動,將眼中的美麗風景、身邊的善意小事、心中的溫暖感動寫進作文,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寫作相關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熱愛生活、感知生活,并將自己的熱愛與感知在文章中表達出來,學生也不再對寫作感到恐懼,文章更不會空洞,學生用文字表達情感的能力會越來越強,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大幅提升。
四、結語
針對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對生活的體驗,寫作教學融入生活化的策略符合他們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在實施這一教學方式時,對學生的引導主要有兩大方面:即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和學會感悟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和興趣,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才能綜合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雷.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與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78.
[2]賈曉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103.
[3]齊偉.談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25):99.
[4]靳堆剛.小學生作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09.
[5]周晨希.作文教學中的“作前指導”芻論[J].成才之路,2019(22):80.
[6]任明雪,王艷.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80.
[7]黃永霞.基于生活化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3):245.
[8]李夢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語文的種子: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9(19):84.
作者簡介:羅玉琢(1968.9—),女,漢族,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任安定區北關小學語文教師,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