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漢屏
金融監管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對于金融市場秩序的維護以及監管效率的提升都至關重要,能夠對經濟危機進行有效應對,為金融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支持。本文就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對策,旨在通過金融監管體系的優化,來科學防范金融風險,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引言
金融監管就是金融管理與金融監督的統稱,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能夠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防范,降低金融危機的影響,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促進市場失靈問題的有效解決,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當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對策進行探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二、 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機構透明度不足
就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現實情況來看,監管機構透明度不足,盡管金融監管信息披露制度有所改善,但內容與細節存在一定局限,僅限于表面性公文,面對金融風險時處理程序細節存在不足。與此同時,信息透明度不足,金融監管的時效性也會受到影響,這就無法順利實現監管目標。金融監管的透明度不高,社會公眾無法對監管機構工作進行客觀評價,對于監管機構的監管也有所弱化。
(二)監管協調機制約束力不強
政府與監管部門對于金融監管機構協調機制得以建立,但立法程序不夠健全,實施細則的實施也受到一定影響,制度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在金融市場日趨復雜的環境下,無法通過監管框架機制來做出準確響應,監管機構之間極易出現責任推諉的情況。
(三)難以有效監管金融創新
新時期下金融創新是必然的,但當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監管的有效性不足,金融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無法科學預見風險,即便是創新化的金融工具對應用,但無法在短時間內明確其優劣,事后監管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金融監管的實際效果,導致金融監管體系存在諸多問題。
三、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對策
(一)各方協調配合,探索開發資本擴充渠道
為促進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逐步完善,要充分發揮政府、監管部門以及商業銀行的積極作用,各方協調配合,推進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規范處置風險,為商業銀行的改革發展提供優良條件。監管當局應當對商業銀行進行督促,促使其通過有效措施來補充資本,實現增資擴股,將風險資產進行合理壓縮,對不良資產進行核銷,在多種手段的協調作用下,對資本進行有效補充,從而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要積極探索開發資本擴充渠道,通過次級債發行來對附屬資本進行補充,為商業銀行提供支持,推進創新型資本工具的研究應用,對商業銀行資本擴充機制加以健全,從而令金融監管體系得到有效完善。
(二)構建金融監管主體系統,形成監督威懾力
為促進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問題的有效解決,要積極構建金融監管主體系統,通過監管合力的形成,建立多元化金融監管組織體系,對監管真空和監管重復問題進行有效防范。現如今金融機構創新工具得以豐富,金融業務種類不斷增大,立足金融機構的自身發展需求出發,要通過內部控制防范機制的強化,來落實金融監管。通過金融監管主體系統的構建,對金融機構依法經營進行監督,通過自律組織功能的發揮,來落實規范、約束和管理。與此同時要對社會監督機制進行完善,對媒體作用進行有效發揮,通過社會輿論監督導向作用的發揮,來建立良性機制,落實金融監督,促進金融監管體系實際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加強金融監管國際交流,提升金融監管效率
就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體系來看,其主要包含三種類型,其一是一元多頭式,就是中央統一監督管理銀行,地方不具備獨立權利,通過中央一級機構負責監管。其二是二元多頭式,中央和地方共同行使監管權利,每一級有多個機構共同監督管理。其三是集中單一式,就是監督管理的落實由一家金融機構進行,一般為國家中央銀行,發展中國家也應用此種監管模式。通過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能夠促進金融監管效率的提升,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加強金融監管國際交流,對信息共享機制進行建立,監管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引導并監督金融創新行為,科學防范金融風險。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金融改革得以深化,金融業務之間的界限被打破,金融領域風險也隨之增大。針對當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作用,構建金融監管主體系統,加強金融監管國際交流,令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得到有效完善,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