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摘要: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閱兵直播舉世矚目,直播中不同凡響的視聽盛宴和自主創新的技術手段讓世人驚嘆。文章從新技術、新視角、融合傳播創新三個方面,對國慶閱兵的視聽呈現和技術表達進行闡述。
關鍵詞:國慶閱兵直播? 新技術? 新視角? 融合傳播創新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0多萬軍民以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群眾游行歡慶共和國70華誕。全球數十億觀眾通過電視、手機等移動端設備,或者在電影院觀看了盛況空前的的國慶大閱兵,共享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
為了達到完美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今年2月,組建了5000多人的報道團隊,是有史以來投入人力最多的一次重大活動現場直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長達7個月的籌備中,以“世界一流,歷史最好”為目標,創新直播手段,搭建了由1個總系統、6個分系統共91個機位、50個微型攝像機組成的中國電視史上最大的直播系統,首次實現全流程、全要素4K+5G超高清直播。
新技術
國慶閱兵首次采用4K+5G震撼直播。今年的國慶閱兵,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次使用4K直播系統,許多進行特殊角度拍攝的特種設備也都是4K超高清。央視還首次聯合多家網絡流媒體平臺,在移動端采用7路不同視角全方位展現閱兵儀式,并將4K信號引入全國70家影院中直播。同時,中國聯通配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揮5G網絡超移動寬帶和超低延時技術特性,為央視提供部分群眾方隊游行過程中的移動4K直播支持。“4K+5G”的超高清震撼直播,保證了直播畫面的穩定、流暢,超高清分辨率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AI、VR技術亮絕招,提升觀眾視聽體驗。本次國慶大閱兵,央視和騰訊視頻利用AI、VR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呈現方式、傳播方式,增強了閱兵活動的體驗感和沖擊力,提升了觀眾的視聽體驗。閱兵直播中,觀眾打開央視影音等客戶端,可以收到央視不斷制作推送的從多個角度展現閱兵盛況的短視頻。
今年央視利用AI技術,快速剪輯了300多條短視頻,在閱兵儀式期間傳播。在直播過程中,幾分鐘內收集齊某一個方陣的全部信號并迅速剪輯成片,這么大的工作量對于人力剪輯師來說顯然是無法做到的。為此,央視在今年首次應用AI剪輯師的優勢,信號收錄后1—3分鐘快速成片,保證了短視頻的時效傳播。除了央視,騰訊視頻也將基于AI技術的智能云編輯系統引入直播,通過自動抓取、智能識別對閱兵活動實時剪輯,第一時間呈現閱兵的精彩片段。
VR技術的應用也是本次國慶閱兵的另一特色,騰訊視頻提供多機位、多視角的VR觀看,觀眾可實時切換視角,全程深度參與閱兵儀式,360度感受中國現代化的軍事成果和海陸空三軍的震撼場面。
創新研發設備,拓寬觀眾視野。為了把大氣恢弘的閱兵慶典畫面更完美地呈現給全國觀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直播團隊采用了直升機航拍、伸縮臂、移動拍攝車等多種特種設備,把創新放在首位,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畫面視角,拓寬觀眾的視野。
央視自主研發能跨越整條長安街的索道攝像機“天鷹座”,研發過程中一共獲得9項國家發明專利。閱兵儀式上,從長安街正中央上方拍到氣勢磅礴、迎面駛來的坦克楔形方隊,給觀眾帶來了最佳觀感。直播團隊還創新性地把小型拍攝設備裝在了受閱飛機的外部,直播團隊導演在空警2000上安裝攝像頭,觀眾看到了別樣的震撼鏡頭。
新視角
本次閱兵慶典出現了多個直播中未曾見過的創新拍攝視角,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地呈現了閱兵儀式上受閱部隊和裝備全貌。
升降塔全景展示閱兵現場全貌。今年的國慶大閱兵,觀眾通過屏幕看到的展現升國旗、唱國歌場景的全景畫面,以及部分閱兵現場氣勢如虹的大景畫面,都是由升降塔機位拍攝。據筆者了解,這也是國慶閱兵中首次使用遙控升降塔拍攝。拍攝全部采用院線標準拍攝,升降塔上安裝的是24-290mm 廣角到超長焦的大變焦距鏡頭,拍攝內容主要是水平向上的搖攝鏡頭。由于現場機位較多,最低高度為3.8米的升降塔在呈現閱兵現場全貌的同時,減少了對其他大型機位拍攝效果的影響,領導人觀禮的視線也不會受到影響,確保了時政畫面拍攝的鮮活、生動。
特殊視角增強閱兵大典視覺沖擊力。國慶大閱兵中,觀眾通過地面視角看到的正面和側面多方位戰車轟隆隆駛過的震撼畫面,都是由放置在長安街中線位置的4K攝像機和閱兵沿線外側的移動拍攝車跟隨拍隨的。觀眾經由仰視的畫面視角可以一覽鋼鐵戰車勢不可擋的前進畫面,軍迷們也可以近距離看到以往無法看到的戰車細節,增強了閱兵大典在直播中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從空中往下看,整齊劃一前進的閱兵方隊,天安門及廣場的軍樂團、群眾方陣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空中航拍給觀眾帶來了360度無死角的收看體驗。
索道攝像機架設展現獨家視角。當接受檢閱的部隊和載有重型武器的車輛通過長安街時,觀眾從略高于正中的位置感受到了人民軍隊不可阻擋的氣勢,不斷拉近的視角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的現場細節。據筆者了解,這些在以往閱兵式上從未出現過的視角,是由央視自主研發的索道攝像機“天鷹座”帶來的。它橫跨廣場兩側,耗時數月架設,可上可下、可前可后,為我們帶來了航拍、人工、搖臂都無法帶來的效果。在三個小時直播中,這臺攝像機從各個方位、各個角度向核心區推拉搖移,天安門城樓、長安街、國旗、現場觀眾這些固定場景卻有了不同尋常的表現。在活動尾聲,由它拍攝的近兩分鐘的移動長鏡頭,是歷次直播中都沒有出現過的視角。
微型攝像機顯神通。閱兵慶典上,除了壯闊恢弘的視覺場景和別出心裁的視覺角度,人們還能從鏡頭中看到,軍車駕駛艙內的準備情況,戰車上的微小細節,透過飛機背部俯瞰城市、平視空中翱翔飛機等特殊視角。這些畫面都是由隱藏在各處的微型攝像機拍攝的。
融合傳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