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輝俊
摘 要:小組合作探究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則是小組合作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引領者。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組織、引領的作用,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做出努力。本文提出了教師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3-111-1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發揮指導作用,正確選擇合作學習任務,正確處理獨學、對學、群學的關系。
一、教師要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
實施“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念是當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教師在備課時應當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明確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合作的任務要能幫助學生有目的性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其次,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進行組內的科學分配,避免學生自主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性,造成合作學習的低效或無效;再次,教師要全程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態,進行恰當的指導,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和合作的效果;最后,教師要在學生完成一階段的合作學習任務之后,對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對每位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進行鼓勵,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二、教師要正確選擇合理的合作學習任務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關鍵在于合作學習任務的選擇,教師在確定合作學習任務時,要認真研讀教學大綱,明確每節課知識的重點、難點;其次,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對本節課學科知識掌握、理解的差異性來制定合作學習任務;最后,教師應當結合本校教育設施設備情況,適當將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附加到合作學習當中,使學生在展示、板演時能運用互聯網、投影、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完成合作學習任務。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合理利用網絡》這節課的教學時,對于“理性參與網絡生活”這部分教材內容,我通過4個片段來講述學生小偉的故事。在每個片段呈現結束后,提出一個問題給學生思考,然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
片段1:小偉自從得到一部新的智能手機以來,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天氣預報很有趣,他收藏了起來;“道法”知識很好,收藏起來;古代詩詞、精美的圖片、名人故事、百科知識……都要收藏。在他的生活中,網絡“收藏”成了主要方式,甚至嚴重成癮。漸漸地,他經常忘記去打最喜歡的籃球,根本沒時間去看書以及寫作業了!
學生思考:小偉的忙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片段2:小偉實在是太喜歡上網了,每天利用手機網絡查看新聞、聊信、打游戲、刷微博、看直播等等,常常玩到半夜十二點也不睡覺,漸漸地,小偉也發現自已由于長時間玩手機導數視力下降,但是一看到手機上每日推送的各類消息,他就忍不住點開來看看,“東點點西看看”成為小偉網絡生活的常態。
小組合作:小偉“東點點西看看”的網絡生活給你什么啟示?
片段3:最近,小偉開始犯愁了:一點開自己的QQ空間和朋友圈,都是在轉發各類消息,轉發就送禮物,轉發就送Q幣,轉發錦鯉就有好運,特發考神就能學習進步,甚至轉發網絡名人的言論就可以拿現金獎勵,小偉始感到迷惑了,這是真的嗎?
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偉,你會怎么做?
片段4:王小偉替微信好友張敏轉發了所在城市馬上就要有臺風和暴雨的紅色警報消息后,發現并未收到轉發獎勵,而且當天也未有臺風和暴雨。這時,小偉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氣不可遏的王小偉就在微博、QQ空間和朋友圈發布了辱罵張敏的言論,并且將張敏的照片刻意地丑化發布在網上。
小組合作:你怎么評價小偉的行為?
在熟悉教材以后,我根據學生對網絡知識了解水平的差異,通過四個片段的呈現和兩次獨立思考和兩次小組討論,較好的完成了“理性參與網絡生活”這部分的內容。另外在學生小組交流時,各組也派出一名代表,通過網絡搜索相關信息。讓學生能夠運用學校現有的現代教育設備設施解決課堂學習任務,為開展合作學習提供技術支持和能力保障。
三、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合作學習中獨學、對學、群學的關系
在嘗試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師要正確處理好獨學、對學、群學三者之間關系,要真正認識到獨學是基礎,對學是常態,群學是升華。
1.獨學:學生在合作學習前做到:讀一讀(認真讀學案、課本),畫一畫(將重要內容用雙色筆勾畫出來);想一想,記一記(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做一做(對導學案上設計的問題用書面回答形式認真地做一做);不會的標一標(用紅筆標出疑惑的地方,待對學解決)。
2.對學:學生在獨學的基礎上,在兩個組員之間做到:分享(對自學的答案,組員之間互相說一說)—求教(對不懂得問題,組員之間互相教一教—討論(都不懂的問題,組員之間互相的議一議)—整理或標疑惑(議出結果的要寫整理到導學案上,議而不決的問題表出來,待群學解決);
3.群學:在對學之后,組內成員做到:對查(互相檢查自學的情況)——對問(爭議問題辯論明晰)——對議(疑難問題共同商議)——對抗(學習效果互相比賽)。在群學中要求學生始終堅持做到:自控、小聲、會傾聽、善表達。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踐行小組合作學習順應了當下課改的方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改變了傳統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的弊端。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教師如果能夠領悟其精髓,正確處理好教與學之間關系,課堂教學效果將會極大提高。因此,教師在合作學習課堂中一定要當好組織者和策劃者,對合作學習的任務進行合理的設定和選擇,使學生在獨學、對學、群學中圓滿完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的學習。
(作者單位:丹陽市第三中學,江蘇 丹陽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