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非遺旅游已經成為了一大特色,國家支持地方搞特色旅游、非遺旅游、商業旅游。蘇州從2011年11月掛牌成立的蘇州市“蘇扇制扇技藝”傳承基地至今,蘇扇制扇技藝課程的開設已成為藝術設計這一江蘇省特色專業的一大亮點,為一大批熱愛并有志于非遺項目傳承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操平臺。
一、學生創業背景
蘇旅財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成功申報了“蘇州市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基地”,建立了“蘇扇制作和傳習中心”等,邀請蘇州本地蘇扇制作大師進校成立大師工作室,與學校師生共同致力于蘇扇技藝的傳承與研發。學校藝術系在蘇扇制扇技藝項目上,已經與蘇州如意檀香扇廠開展合作多年,從2011年11月掛牌成立的蘇州市“蘇扇制扇技藝”傳承基地至今,蘇扇制扇技藝課程的開設已成為藝術設計這一江蘇省特色專業的一大亮點,為一大批熱愛并有志于非遺項目傳承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操平臺。
金靈是我校藝術系一名已畢業學生,現在蘇扇制扇課程中給企業大師當上了助教,教學弟學妹們一些簡單的燙畫技藝和電腦制圖。她在助教過程中不斷鉆研、不斷創新,先后為學校和上海迪斯尼樂園精心設計制作了一批極具創意的特色蘇扇,同時,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靈葉軒工作室。
二、目標
(一)讓更多的市民了解非遺、走進非遺。蘇扇歷史悠久、制作精巧,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體驗蘇扇制作的簡單工藝,靜心繪制一把自己手工制作的蘇扇,感受蘇扇非遺的魅力。
(二)用工匠精神塑造企業品牌。獨特的人文內涵及復雜的工藝制作而成的蘇扇,普遍受到人們的青睞,最重要的原因是凝結著匠人們一絲不茍的、堅持不懈地工匠精神,從企業來說,工匠精神是企業品牌塑造的核心內容。
三、主要過程
2015年6月,金靈和葉美玲一起成立了靈葉工作室,主要設計、制作檀香扇以及研發一些創新工藝品,如杯墊、書簽、掛件、鑰匙扣等。從8月7號接到通知到交貨只有一個月時間不到,其中設計到定稿只用了10天,最終確定了四聯屏風的形式。選用上等紫光檀,內鑲與扇面一樣的真絲材質,屏風下部一面是花板,一面是書法,上書“和美、和合、和為貴、以德為鄰”,共完成179套,16種語言、28種組合、近百個姓名,真絲面料上需要打印的東西相當繁雜,又要求精準??梢哉f,她的創業既有對專業知識的熱愛和鉆研,又有學校的扶持和給予的平臺,過程是艱苦的同時也是幸運的,如今企業已經頗具規模且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工作室不但參與國宴菜單屏風制作,也參與蘇州太湖文化論壇16+1會議菜單屏風制作。
四、取得的成果
2014年11月“徜徉在藝海中的蘇式教育”手工類一等獎、2015年蘇州市“蘇州有禮”旅游工藝品大賽實物類金獎、2016年蘇州市“匯思杯”創業菁英獎、“中國創翼”大賽銀翼獎、省級大學生優秀項目、2017年“蘇藝杯”國際精品美術大賽優秀創意獎銀獎、2018年授予蘇州誠信影響力企業品牌。
五、對創業教育的反思
目前,我校在創業教育工作中有兩大亮點,一個是建立了“三區一中心”的模式,另一個是建立以創業工作室為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將專業教育與校企合作、產學研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校企共建創業項目,共建創業基地,為更多的學生創造創業實踐鍛煉機會。
存在的問題:創業教育在開展仿真實訓項目設計上,只按照書本憑空想象,不及時與企業技術、企業信息、企業崗位信息對接,不及時調整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改變的培養目標,造成學生極大地缺少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不利于學生就業的市場競爭力,更不利于引導學生參與產學研項目的開發。
接下來的工作中,筆者認為,應將創業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中。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養成的教育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教學、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提升有機的結合,優化課程體系的內容和結構。在高職院校中可以通過三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第一階段(學習階段),第二階段(意識階段),第三階段(參與階段)。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我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初衷是以創業帶動就業,讓創業教育與高質量的就業相互促進,在學生的培養上,積極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性和創新型人才;在創業教育的培養上,學校不斷探索新途徑,拓寬了學生視野,在 “創新思維訓練”等課堂上與學生一起碰撞創新思維,分享創業勵志故事,交匯創業理念,并以學生創業成功案例為典型,進行宣傳,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拓展各類創業孵化載體,多渠道提供創業服務,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更寬松的創業環境,更多的創業發展機會。
(作者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