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撫順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遼寧 撫順113006)
為了及時準確地掌握入庫水質狀況和應對突發性事件,保證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安全,計劃投資656萬元,在社河、蘇子河、渾河清原段三條河流入庫口的臺溝、鼓樓、北雜木斷面及引渾江水入河口設立4處自動監測站,對入庫河流的水質實施連續監控。入庫的臺溝、鼓樓、北雜木斷面及引渾江水入河口在水源地上游流域內形成一環形。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設,能夠及時掌握入庫水質及河流水質的變化和水量的多少,以及周圍水環境的變化,提高水源地水質監測系統的機動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測報能力,詳見表1。

表1 水源地自動監測站建設項目
開展對水源地基礎性科學研究,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研究內容包括:大伙房水源地總磷、總氮污染成因與對策研究;大伙房水源地水源涵養區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水源地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項目投資及效益匯總見表2。
實施大伙房水源地及上游流域水環境保護工程,對保護水資源,進一步改善大伙房水源地及水源地上游水環境質量,提高水源地及河流的使用功能,為城市提供優質水資源起到保障作用。
水源地上游點源污染防治工程的實施對改善流域水環境、保護旅游資源、保障大伙房水源地水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六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年處理污水規模到達2322.3萬t,COD削減4455.28 t,懸浮物削減2853.64 t;水源地上游工業點源治理工程的實施,年削減工業廢水排放量300萬t,削減COD500t,NH3-N 2.5 t。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殖業的發展,非點源污染成為影響水源地飲用水源水質的一大因素。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的實施,可以減少入庫的氮、磷量,降低富營養化程度,改善入庫水質達不到功能區劃要求的現狀,提高水源地水質,保護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通過實施村鎮生活垃圾治理項目,年處理村屯及城鎮生活垃圾12.61萬t,可以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可處理各類禽畜糞便23.15萬t,削減COD 9112.3 t/a,削減總磷884 t/a,削減總氮1428.3 t/a。同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對推廣生態型“零排放”種養模式起到示范作用,實施種養結合,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探索出適合撫順市實際的治理技術和綜合利用模式。項目的實施既治理了面源污染,又使養殖廢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對撫順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表2 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項目投資匯總
實施庫區內源控制工程,采用生物操縱技術,適當在水源地中放養鰱魚、鳙魚等吃浮游生物的魚類,遏制藻類水華。武漢東湖多次重復實驗證明,適當密度的鰱、鳙放養可以抑制微囊藻水華的產生。向大伙房水源地投放適量鰱魚、鳙魚,形成鰱魚、鳙魚食藻類,藻類消耗總磷總氮的生物治理鏈,可控制庫區總磷總氮超標趨勢。
實施生態恢復與建設工程,對保護和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保持其優良的水質和充足的水源,維系遼寧2300萬人健康生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水源地庫區森林置換修復工程,可提高水源地周邊山區水源涵養能力,增加水源地的有效水源;通過尾礦、廢棄礦場生態恢復工程,使因礦產開采導致的水土流失得到綜合治理,恢復山上的植被,增強山地的水源涵養能力,降低河川徑流的泥沙含量,凈化庫區水質,保障整個大伙房流域的用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飲用水源應急能力及預警監控體系的建立,是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管理需求。飲用水水源地應急預案的制定,使撫順市具備了應對水污染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了飲用水污染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輕飲用水突發污染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減輕其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而有力地提升飲用水源安全系數;通過水源地自動監測站項目的實施,實現實時監測、掌握、控制入庫水質和水量的變化及安全狀況,提升預警預報、環境事故應急處理能力,提高水源地水質監測系統的機動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測報能力,使水環境安全得到保障。
為保障項目實施效果,必須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能力建設,注重開展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相關的科研課題的研究,包括水源地環境保護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大伙房水源地總磷、總氮污染成因與對策研究;大伙房水源地水源涵養區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為飲用水源保護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