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陳藝萌
(阜新市氣象局,遼寧 阜新123000)
雷暴是一種自然現象,多伴隨著雨共同出現。科學解釋為雷暴是積雨云中、云間和云地之間產生的放電現象,表現為閃電并有雷聲,有時亦可只聞雷聲而不見閃電[1]。近年來,隨著全球的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突發性極大,使得人們沒有提前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影響[2]。本文對阜蒙縣基本站1971~2013年的雷暴觀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阜蒙縣地區雷暴活動的特點,得到日數、年際、時序等氣候變化規律和特征,為防雷減災等專項氣象服務提供科學依據[3~5]。
采用阜蒙縣基本站(站號54237,42°04′N,121°45′E,海拔高度167.8 m)1971~2013年的雷暴觀測資料進行對比統計分析,以尋找雷暴活動變化規律和特征。
阜蒙縣1971~2013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數為26.8 d,最多的年雷暴日數是43 d,出現在1991年和2005年,最少的年雷暴日數是14 d,出現在1978年(圖1)。從圖1可以看出 ,阜蒙縣雷暴日數呈逐年增多趨勢,其中1991年和2005年明顯多。從年代的變化分析,雷暴日數也呈上升趨勢,70年代平均為20 d,80年代為30.2 d,90年代也為30.2 d。圖中黑實線為雷暴日數變化趨勢線。
統計資料顯示阜蒙縣2~11月份均可出現雷暴現象,雷暴日數2~7月份逐漸增多,8~11月份逐漸減少(圖2)。全年雷暴日數大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雷暴日數的90%以上,其中6~8月份雷暴日數較接近,成為全年雷暴高峰月,這3個月的雷暴日數總和占全年雷暴日數的70%以上。12、1月份沒有雷暴,2、3、4、10、11月份較少,這5個月的雷暴日數總和不足年雷暴日數的10%。從圖中矩形變化可以看出,在雷暴高峰月之前(2~5月份)雷暴日數逐月緩慢增加,5月份急劇增加,過了雷暴高峰月(6~8月份)后9月雷暴日數急速下滑,10~11月份漸趨平緩。說明阜蒙縣雷暴高峰季節(6~8月份)前后2個月變化最明顯。

圖1 阜蒙縣1971-2013年雷暴日數年際變化及趨勢

圖2 阜蒙縣各月平均雷暴日數
同時,選取阜蒙縣1971~1980年(前10年)與2004~2013年(后10年)的各月平均雷暴日數進行對比分析(見表1)。從表1各月平均雷暴日數的差值(后10年平均至前10年平均)可以看出,各月平均雷暴日數總體呈減少趨勢,后10年6~9月份的平均雷暴日數減少趨勢尤為明顯。
把逐年出現在1 d中24個不同時次的雷暴次數按時次分別進行累加,并除總年數,得到累年平均各時次的雷暴出現次數。由于雷暴主要出現在每年的5~9月份,所以只統計5~9月份各時次雷暴出現次數并繪制成曲線,結果如圖3。

表1 阜蒙縣各月平均雷暴日數對比資料d

圖3 累年逐時年平均雷暴出現次數曲線
由圖3可知,雷暴在1 d中出現時段主要集中在14~22時之間,其中17~18時出現最多,年平均出現4.4次,7~9時出現最少,為0.1~0.2次。
雷暴初日平均是4月24日,最早在2月13日,出現在2009年,最晚在5月29日,出現在1997年。雷暴終日平均是10月8日,最早在8月25日,出現在1992年,最晚是11月13日,出現在2010年。將雷暴初終日轉換成該年的日序,并繪成曲線,結果如圖4、5,圖中直線為趨勢線。從圖4、5可以看出,雷暴初日有越來越早的變化趨勢,雷暴終日略有推遲。從雷暴初日到終日之間的雷暴期來看,平均為167.4 d,2009年最長,249 d,1997年最短,為120 d。由于初雷的提前和終雷的推遲,雷暴初、終日之間的日數有變長的趨勢,雷暴期平均10年增加1.7 d。

圖4 歷年雷暴初日變化曲線
(1)阜蒙縣年平均雷暴日數為26.8 d,年最多為43個雷暴日,最少為14個雷暴日,年雷暴日數有逐年增多的變化趨勢。

圖5 歷年雷暴終日(日序)變化曲線
(2)阜蒙縣各月平均雷暴日數總體呈減少趨勢,其中6~9月份的平均雷暴日數減少趨勢尤為明顯。一年中7月份雷暴日數最多,平均為7 d,12月份、1月份沒出現過雷暴,2月份僅出現過一次。
(3)一年中雷暴較集中出現在14~22時,其中尤以17~18時出現的最多,7~9時出現最少。
(4)初雷平均出現在4月24日,終雷平均出現在10月8日,一年中初雷發生的時間有越來越早的變化趨勢,終雷時間有推遲的趨勢,雷暴期平均10年增加1.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