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娥
(陜西理工大學,陜西 漢中 723001)
何挺穎是中國共產黨最早時期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毛澤東選集當中,數次提到何挺穎,他是毛澤東主席的親密戰友。1905年生于陜西南鄭何家灣,懷抱科學救國思想1925年離開漢中,接受進步思想,廣泛閱讀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相關著作與雜志,很快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了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團黨代表,在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三灣改編中為毛澤東創立工農武裝根據地重要思想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黃洋界保衛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令人惋惜的是,在1929年大庾(今大余)戰斗中受傷并犧牲,年僅24歲。何挺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是輝煌的。在他革命生涯中為后人留下了極其重要而又寶貴的思想精神財富,他戰斗的一生將永遠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何挺穎的父親曾是一名小學教員,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接觸面相對較廣,思想意識比較先進,何挺穎在兒童時期就深刻受到父親的深刻影響。可以說其父親是何挺穎成長路上的第一位老師。父親經常告訴何挺穎要發奮圖強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小時候的何挺穎就開始注意到當我們中國人大多的生活日常用品大多依賴國外的產品,比如那時候的洋燈、洋油、洋堿,就連取火用的火材都是洋火,在外國用上電燈的時候,我們還靠煤油燈、馬燈等落后的用具,這些都深深刺激到何挺穎年少的心靈。特別是后來父親因為在當時的政局環境當中遭到擠壓,離開了教師隊伍辦起了小型的手工作業場,何挺穎做父親的助手,接觸到了很多制作工業品的機器,處在小學時期的何挺穎就已經深切地了解到相關的物理知識,他意識到國家要改變落后的面貌,就要有機器,要有機器,就要有科學技術,在父親的影響下何挺穎立志要成為一名理學博士,胸懷科學救國的偉大抱負,這也是后來何挺穎為什么離開漢中考入上海大學數學系的原因,決定學成后科學救國。
1920年,何挺穎考入漢中四年制聯立中學,這時他的表哥王鈞石對其思想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由于王鈞石身在北京,能夠最先最快的接觸到最先進的文化與進步思想,很快將其傳遞輻射到何挺穎,王鈞石經常從北京為何挺穎寄來像《胡適文選》、《人生》、《改造》等進步書刊,這些書籍資料對何挺穎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成為了何挺穎離不開的精神食糧,開始思考問題、思考人生價值、關注底層老百姓、關注國家命運。這也為其后來走革命的人生道路和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礎。思想的進步必然帶來行動上的進展,很快何挺穎便與廖左明、樊尚志等同學成立學生會,發起了一場首震漢中古城的愛國學生運動。中學期間的何挺穎就已經表現出他身上所特有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情懷。特別是接觸到蘊含著一定的馬列主義思想的《中國青年》、《向導》等書刊后,其馬列主義救國思想慢慢開始滲入何挺穎的骨髓和血液當中。1925年,五卅運動的爆發,何挺穎思想覺悟發生巨大轉折,他認識到中國革命的深層次問題目前并不是靠科學技術就能解決的,最根本的還是要喚醒國民意識,便棄理從文,轉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革命理論。
1.為毛澤東“黨指揮槍原則”思想提出做出了貢獻
1925年6月,何挺穎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投身于中國早期革命當中。1927年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失敗后,軍隊士氣低迷,逃兵頻現,但很快毛澤東發現唯獨何挺穎所率領的部隊無一逃兵,其原因就在于何挺穎較早的認識到黨的基層力量薄弱,在士兵當中重視發展黨員,進行思想宣傳教育工作。何挺穎提出將黨的支部建立到連隊上的重要思想和毛澤東的想法竟完全一致,很快在著名的三灣改編當中進行了實踐和應用,以此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為毛澤東創建“黨指揮槍原則”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作用,表現出了何挺穎非常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洞察力。后來的茶陵危機是黨指揮槍思想的有力實踐,事實進一步證明何挺穎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本領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覺悟和品質,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為革命走向成功夯實了基礎。
2.其領導的黃洋界保衛戰,充分體現了何挺穎密切聯系群眾,善于作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群眾路線思想
何挺穎領導的黃洋界保衛戰雖然不是大的戰役,但對中國革命的勝利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也是為什么毛澤東主席曾經特意為該戰役賦詩一首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小型戰役僅有的。該戰役是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寡敵眾的戰役,之所以最后能夠取得勝利,尤其離不開何挺穎心系群眾、聯系群眾、依靠群眾和帶動群眾的思想路線,這才有了我方不足兩個連不到一個營的兵力擊退了國民黨四個團的進攻,就在于井岡山所有百姓都積極的參加到革命隊伍中來,才有了最后的勝利,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人民戰爭的經典,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以少勝多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擴大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
根據何挺穎思想的形成過程及背景不難看出其重要思想主要包含愛國主義思想、具有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胸懷崇高的理想信念、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立場、也折射出何挺穎所具有的黨建思想、創新思想以及軍事思想和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這些寶貴的思想對于今天的我們具有的價值和意義是難以估量的,我們該如何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過程當中的這些優秀思想都值得思考。
新中國從改革開放后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在學習和接受西方思想的過程當中,西方國家也在想盡一切辦法并不擇手段地向國人傳輸特別是向我們的青年人傳輸其消極落后甚至腐蝕青年人的思想,潛移默化的讓我們青年人追求物質的享受、一味的追求個人利益,一味的索取,忽略精神的追求,企圖達到讓我們的青年人拋棄祖國,甚至做違背和損害祖國利益的犯罪分子。何挺穎從小學時期就已經有了強烈的堅定的愛國思想和情感,這一堅定愛國思想在他的一生當中不斷得到豐富和提升。何挺穎的這種執著的愛國思想值得我們國人繼承與弘揚。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近些年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便是腐敗問題,如何有效的遏制和打擊腐敗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關心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每一屆政府一直都不曾放松警惕,以習近平主席為主的黨的新一代領導人在反腐敗的斗爭中展現了很大的魄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還政治清明,共鑄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所期盼的。但為什么少數干部腐敗并且程度相當嚴重,其核心的原因在于他們缺少黨性原則,沒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立場。因此加強黨員思想政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培養干部的過程當中,把政治信念和立場作為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因為干部的思想政治作風不僅僅關系到個人問題,更涉及到每一個群眾的思想和利益,同時也關系到中國發展的大問題。何挺穎心系群眾,一切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心系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作風值得每一位中國人特別是黨員干部的學習。
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棟梁和希望,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當代中國,青年大學生的發展應該說對于中國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對青年大學生群體的調研當中,發現能夠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數并不理想,大多處在具有普通理想信念的這樣一個層次,甚至還有一定數量的青年人具有消極的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從何挺穎思想的進步轉變與進一步升華的過程當中深刻的認識到一個人能否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決定了這個所走的人生道路,也決定了這個人能走多遠,能走多高。所以說對于缺乏理想信念的青年人應該從何挺穎思想發展的過程當中學習和借鑒其在成長過程當中逐步確立其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做法,力求能夠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