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任何高樓建成都不是一朝一夕,離不開基礎框架和添磚加瓦。中國共產黨這個組織就是高樓,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和“神經末梢”,是在農村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毛細血管”。《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它們都是構成黨的領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前根據中組部2016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基層黨組織451.8萬個,其中鄉鎮31819個、建制村550636個已建立黨組織,覆蓋率超99%;農牧漁民黨員2596萬名。此外,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和社會結構的急劇分化,農村出現的生產大戶、產業鏈、經濟聯合體、股份制企業等各種新經濟組織,以及專業合作社、專業經濟協會、群眾自治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非營利組織等新社會組織,也先后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這些情況使得基層組織擔負著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也正是依靠基層黨組織及其活動,將廣大黨員群眾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統一意志、統一目標、統一行動的整體。《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都明確指出,黨的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我們黨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可能具有的強大組織資源。把基層黨建工作抓好了,我們的基層黨組織牢不可破,我們的黨員隊伍堅不可摧,黨的執政地位就堅如磐石,黨和人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有戰斗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之所以能有巨大成就,與農村基層黨組織長期肩負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和民生改善的重任、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密不可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規定,“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鎮、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這對于領導核心的強調不是本本主義的、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具體說,它是農村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核心,要組織和推動中央和各級黨組織各項決策部署的執行;它是農村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要引導行政組織、村民自治組織,以及各類經濟合作組織、社會服務組織。在黨組織領導下,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積極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它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要討論決定、領導開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重要工作、重要問題;它是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美好生活的領導核心,要擔負著組織、動員、教育、引導群眾,以及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重任,做凝聚群眾的主心骨。要充分發揮好這種領導核心作用,就必須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組織力。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規定,說明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層黨組織擔負的責任使命重大,通過發揮自身作用整合群眾之間的利益,把黨的政策和人民利益聯系到一起,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使方針政策不孤立,不獨斷。以服務群眾需要為基礎,真切地為村民辦實事、解難事,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推動農村以及人民進步發展。黨的基層黨組織設定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是實踐黨的宗旨、促進基層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要做好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要更好地服務群眾。關鍵在于我們的基層黨組織,我們要準確認識基層黨組織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做好自身定位,做好帶頭人,領頭羊的作用。要實現基層黨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真切為群眾服務,就要求我們做好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
“小康不小康,關鍵靠老鄉”、“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基層黨組織是黨組織工作的第一線,最了解農村存在的現實狀況,最能把握廣大農民群眾的意見、要求、愿望和情緒。可以說,基層黨組織無疑是解決基層問題,引領農村社會穩定發展的強大的組織資源和組織優勢,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組織保證,也是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最可靠的力量源泉。矛盾化解需要黨員干部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堅決同這些勢力做斗爭。堅定自身信仰,發揮自身作用,建設強大的基層黨組織。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要求我們加強對組織力的建設,才能讓戰斗堡壘更加堅實,更好化解矛盾,讓人民獲得幸福和安全的自然環境。
組織力建設是組織內部各要素的有機結合,是組織基礎。做好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就是要解決好組織的親和力、號召力、引領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問題。黨員干部要將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首位,在團結帶領群眾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要不斷通過教育提升黨員的思想和政治的引領力和號召力;同時要始終做好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組織過程中突出的問題,針對問題,對癥下藥;培養出一支嚴守紀律和規矩的愛護人民群眾的隊伍,并在自我完善中提升戰斗力;更是要注重創新活動載體,搭建交流互動的廣闊平臺,提高黨性修養和理論水平的建設,努力在交流中提升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十九大指出,要突出政治功能,努力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因此,我們要結合農村實際工作,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首先,立足于黨員干部本身,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堅定政治方向,端正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加強紀律建設和黨性修養;其次,要在實際工作中加強鍛煉,將理論和實際結合,做好政治建設的要求,宣傳好黨的主張,做好基層治理,團結廣大群眾;最后,要運用政治建設的要求,杜絕喊口號,要解決干部作風不良、懶散工作、脫離群眾、政治意識淡化等問題。
基層黨組織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組織,是為人民服務的組織。但由于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設置不全和組織方式陳舊導致組織工作中出現“空白點”、“斷裂帶”,從而使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滿足不了人民要求。因此,為解決問題,為人民服務,必須要加大對組織本身的創新設置,擴大對組織設置的覆蓋面。首先,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結合農村具體情況,對具體問題做出具體分析,針對多余的組織我們要取消,要替換;其次,組織的空白不足之處,我們要堅決組織新的組織,將組織聯合成一個整體,讓組織內部團結;最后,使組織內各個力緊密相連,使得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才能使組織工作順暢,才能解決好組織癱瘓、軟、亂、散、弱的問題。
列寧說“世界上只有我們這樣的執政黨,即革命工人階級的政黨,才不追求黨員數量的增加,而注意黨員質量的提高。”十九大也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現。”基層干部是領頭羊,是著力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的重要抓手。自十八大以來,黨“四個全面”中重點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在首位,一系利的打虎拍蠅,叫百姓拍手稱快。但至今,仍有一些領導利用職務之便鋌而走險游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侵犯,黨的權威受到威脅與挑戰。因此,我們不僅要讓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還要做好黨員干部的輸入問題,要選好人才,更要教育好黨員;要吸取蘇聯歷史的教訓,不要只是數量上擁有八千萬的黨員。不要讓黨紀黨規掛在墻上,我們要落實到身上,我們要做到增強黨員黨性,這樣才能造就一支愛農民,懂農業的基層干部隊伍。
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新時代對基層黨組織提出了挑戰,使社會出現了部分自由空間,使得黨的基礎弱化。要使農村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發展好關系,并在這種關系上整合好農村,并引導農村治理和發展。就要將基層黨組織把基層情況搞清,找準切合點,做到切實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調整措施。首先,要創新出適合本地區的活動內容與方式,廢除陳舊不堪的老舊方式去調動群眾;其次,對“空白點”有所補充,擴大民主,讓基層黨組織的理念深入人心;最后,要明白黨員干部是黨員和群眾的雙重身份,不僅要做到對群眾的關懷,也要做到對黨員激勵與關懷。不僅要讓群眾的利益得到保障,也要讓黨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過基層黨組織切實的關心才能更好提升組織力,也才能更好的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做好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并不是單方面的對黨執政地位的加強和鞏固,更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讓農民能夠深切感受到幸福。像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應當牢記無產階級政黨的使命,就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人民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