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家芬 黃 昭 宋廣文
(1.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 廣東 510640;2.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 濟南 250103)
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優勢,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恰當的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和探索。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崇高理想等革命精神和文化內涵,是新時代背景下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寶貴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及物質載體,主要包括物化形態的紅色資源載體和精神形態的紅色資源文化兩個方面,物化形態的紅色資源載體是指一系列的革命文獻、文物、革命歌曲和革命戰爭遺址;精神形態的紅色資源文化是指凝結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和文化氛圍。由是觀之,廣東紅色文化資源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廣東人民群眾,在爭取廣東獨立、人民富強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廣東紅色文化資源數量眾多、內涵深厚、分布廣泛,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包括黃埔軍校、農民運動講習所等建筑和大量謳歌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音樂、舞蹈、戲劇、詩歌、繪畫、雕塑等作品,以及廣東人民在其中形成的不怕犧牲、勤勞勇敢、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對大學生提出的具體思想行為要求。它能反映社會主要價值訴求和國家根本利益,并指導大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體思想道德要求。廣東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和人民群眾在不同歷史時期產生出的智慧結晶,兩者在精神內涵價值意蘊上具有共性。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深刻理解并掌握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1.二者在精神內涵和價值意蘊上是一致的
紅色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資源。廣東紅色文化所凝結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價值追求與堅定信仰,飽含著愛黨愛國為人民服務的倫理道德規范,承載著革命和建設時期先進人物與群體典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形態的思想文化資源;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主要目標是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它們統一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2.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托
教育需要相應的載體,有效的載體能使受教育者受教育。廣東紅色文化物質載體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質資源和重要載體。通過這些載體,將偉大的理想信念、堅定的革命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生動有效地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而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能對廣東紅色文化的內涵有更深入的認知,從而達到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廣東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在精神內涵和價值意蘊上具有內在統一性,相輔相成,互為依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具體內涵出發,構建好一個有機整體,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這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種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廣東紅色文化是一種崇高的信念文化,南粵兒女不屈不撓的英勇氣概,凝聚成了“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廣東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的具體展現,也表現了廣東紅色文化所蘊涵的精神內核的具體形態,正是中國人民奮斗的體現,表達出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源要求。
2.契合了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需求
散布于廣東各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每一個故事、每一件文物、每一處紀念場所都飽含著深厚的歷史內涵和崇高的精神價值,折射出革命先輩們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些都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可貴的載體。廣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生動,感染力強,對于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強大的引導功能。
3.符合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需求
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具有強大的正能量。榜樣示范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革命先驅們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堅持真理的高尚品格,具有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現實說服力。我們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有利于樹立看齊意識,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激勵大學生承擔起民族復興大任。
1.部分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較低
當前廣東高校部分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較低,主要表現在:第一,責任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擔當意識。第二,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第三,政治素養不高,對社會主義認識不清。第四,知行不一,道德行為失范。
2.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實效性不高
廣東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實效性不高也是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原因。一是因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沒有結合當下學生實際開展,不足以吸引學生。二是部分教師對于上課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心理。三是高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機制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缺乏創新。
綜上所述,目前廣東高校部分學生存在品德修養和道德素質低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效性不高,將廣東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是個體實現自我價值的力量源泉,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增強國家實力的強大精神引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有多少廣東籍仁人志士、多少無名英雄視死如歸,舍小家為大家,如葉挺在獄中寫下了氣吞山河的《囚歌》,表示“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又有多少民族英雄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揮灑血汗、默默無聞了一輩子。因此,廣東紅色文化是一種愛國主義文化其中一部分,是廣東精神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飽含著充足的愛國主義的教育素材。
要貫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夠將課堂上所獲得的認知踐行到實際中去。因此高校可以同社會相關部門合作開展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傳承廣東紅色文化。如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期到梅州、珠海等地進行調研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到農講所、紀念館等當志愿者,解說員等志愿活動。只有與實際生活、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走出課堂,進入生活,才能夠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向來是各種社會思潮、各種意識形態滲透的焦點。大學生是新媒體使用的主力軍,并且,他們能夠也擅長借助網絡來獲取新信息、新知識。這說明,過去單向的“填鴨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發展的需要,高校要建立起紅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平臺。還應注意結合當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以紅色漫畫、紅色游戲等教育形式進行教育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主動構建好網絡思想陣地,使之成為大學生提升愛國情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將廣東紅色文化應用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去,必然需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開展工作。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一方面,教育者不僅要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要自覺的樹立傳承廣東紅色文化的使命感和教學事業心;另一方面,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所以,將廣東紅色文化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教育者需要深刻理解其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理清教材中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脈絡節點。只有這樣,教育者才能夠正確地把握紅色文化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一致性,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途徑將紅色文化資源應用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充分調動教師了解、掌握、傳承廣東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期將廣東紅色文化資源與其他學科的跨領域結合發展創新。
時代不斷發展向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要素:教育對象、教育環境、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以及教育途徑是隨時變化的;同樣,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需要與時俱進、發展創新。廣東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資源,將廣東紅色文化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教育者自覺地承擔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責,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以期思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