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婧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抵制全球化的主要活動最初爆發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展中國家創建了許多發展項目,比如印度尼西亞蘇哈托移民項目、納馬達河大壩項目等,這些具有不現實性的項目成為了反全球化運動的眾矢之的。
斗爭伊始,反全球化運動只是針對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逐漸顯露出的世界性的弊端提出抗議,那時候,社會活動家最初目的單純,只是為了獲得自由而抗爭。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末,在世界范圍內的社會斗爭中,社會學家們開始取得勝利,并且社會地位也在水漲船高。他們察覺到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以及跨國公司與欠發達地區與國家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這項抵制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興革命取得了新的科技革命的擁護。在上一個十年里,新的世界有更廣闊的前景,權力下放的抗爭已經被淘汰,社會結構的變動和精神上的把控才是新的抗爭方向。
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南美洲率先打響了轟轟烈烈的針對新自由主義模式的抵制行動,第一場便是墨西哥爆發的薩帕塔起義,而這場起義爆發的原因,就是經濟全球化令貧窮、落后的恰帕斯地區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1994年的第一天,墨西哥的一支地方民族解放軍帶頭策動了一輪起義,史稱薩帕塔起義。這一年正好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大代表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成立五十周年,而反對這全球化進程的近千群眾卻不約而同地走上了馬德里街頭,進行游行示威,公然反對這兩個組織重新規劃全球經濟布局。同年下旬,一場金融世界的風暴首先在墨西哥爆發,隨即席卷全球。1997年,金融危機蔓延到亞洲地區,帶來了空前嚴重的經濟災害,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全球化進程下,經濟危機難以預測,且無法避免。緊接著1999年,西雅圖發生了一起大規模群眾動亂,成為了反全球化運動的斗爭表率。此前,即便反全球化運動獲得了小規模的成效,但是在全球大環境下的受重視程度還是不值一提。而自從西雅圖動亂發生以來,反全球化運動的爆發次數更為頻繁,規模不斷擴張,作用范圍也更加深遠。西雅圖的抗議活動讓增強了反全球化運動的普遍認可度,使其在世界范圍內不斷興盛繁榮,逐步成為了一項茁壯成長的新興社會運動。
西雅圖動亂發生之后,無論哪里有世界性的活動召開,都會有反全球化運動的擁護者們開展游行示威的活動。導致會議的主辦方不得不將會議場所選在偏遠地區,這里往往不利于示威活動的開展和宣傳。通過這種方式,反全球化的人們將注意力從國際會議轉移到組織,以在世界各地建立社交論壇。借由論壇等網絡平臺,反對全球化的人們可以在與世界經濟論壇接觸聯系的基礎上推動其倒臺。2001年在巴西舉辦了第一屆世界社會論壇,主要探討的議題是不被世界經濟論壇重視的各類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公民社會在世界范圍內不斷進步,憑借頭腦風暴,要將新自由主義取而代之的新興運動拉開了帷幕,在全球范圍內呼吁建立新的社會秩序。
還是在這一年,反全球化運動的另一個標志性事件——“熱內亞事件”發生了。這是首次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具有國際意義的全新的抗議行動,也掀起了一直以來反全球化運動的熱潮。這也是過去最大、最激進、最暴力的抗議活動。那之后又出現了震驚了世界的“911事件”,對反全球化運動帶來了致命的沖擊,尤其是在北美地區導致了極其嚴峻的后果。此后,由于害怕恐怖主義會在緊要的國際活動上進行暴力襲擊活動。相關的國家和組織都加強了針對有關的抵制行動的監察力度,這對各方面都產生了非常明顯的負面效應。由于911事件,反全球化運動沒有受到影響。在之前的運動中,反對者們發現了只有口頭抗議是毫無效果的,于是他們開始探討不同情形下的戰爭形勢的主題活動。與此同時,還有兩個不錯的發展方向:第一是經濟全球化相關信息的互聯網的搭建和維護,第二則是要商辦更多的類似世界社會論壇這樣的政策論壇。自2001年成功推出以來,該論壇已連續13年舉辦。世界社會論壇集結了世界范圍內的全球化反對者,將世界各地的反對力量匯聚一堂,從而在實施反全球化運動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2002年2月,第二屆世界社會論壇在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召開,同期舉辦的正是紐約的第32屆世界經濟論壇。反全球主義者們吹響了一如既往的反對號角,表達了他們的反對和抗議。2002年第11個星期,在西方文藝復興的誕生之地佛羅倫薩,聚集了數百萬的全球化反對人士,他們來自歐洲各地,一起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對游行活動。還組織了歐洲社會論壇,不僅街道和廣場成為他們的陣地,甚至國際猶太教堂都成為了“戰場”。
1.改良國際組織體制
反全球化的抗爭必然存在著改革國際組織體制的需求,當相關組織在開展國際活動的時候,對其缺乏民主和公平的做法,會有諸多的全球化反對者踴躍地做出質問和譴責,對他們對于落后國家的一些錯誤政策進行抨擊。基于這些運動帶來的影響,也對于解決國際組織的問題做出了貢獻。一些國際組織紛紛做出表態,當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包含在內。他們都認為良性的反全球化力量會對其內部體系的構架有一定層面上的改良與革新。讓它在民主平等的正確道路上前行。這是因為民間力量的監督會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帶來一定的壓力,從而促進其運轉過程更加透明,責任也更加明確,有跡可循。
2.改變國家政府態度
反全球化運動的爆發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通常比較敏感,這也能顯示出其對于影響國際政治有顯著的作用。此前,較為隆重、正式的國際活動總容易有反全球化運動作梗,使得主辦國政府時刻處于戒備狀態,一有情況就采取彈壓的手段。然而,隨著反全球化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政府的強制性手段絲毫不能改善這一情況,不如溝通與協商更能解決問題。這一點在西方的某些國家更為顯著。反全球化運動愈演愈烈。果斷改變思維方式,宣布與外界和平共處的全球人民和平共處,共同談判全球化的溢出效應。
3.推動民眾探索進程,促進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全球化進程中其實存在著很多的世界性難題,反全球化運動的產生與蔓延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揭露與批示。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無法忽視的主要問題。而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舊的國際秩序。所以,若想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共同受益,一個和諧、平等的國際新秩序至關重要。人們必須要不斷地進行追索與探究,促進秩序的建立與完善。
1.復雜的組件和異構的目標已經成為新的沖突和分歧
若是放任反全球化運動持續開展,也會導致政治分歧的產生,加劇國內社會的動蕩,這一點不管國家發達與否、不管國家性質如何都無法避免。由反全球化導致的國家內部政治沖突,實在是一個難以防止的問題。一著不慎就會造成國內政治穩定受到影響。在印度,抗議全球化、一體化、自由化和獨有化的運動對于反對主義者和工人組織乃至印度人民黨大部分運動的每一次示威活動的一部分。同時,相當一部分政府沒能顧及全球化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深化了政府與宗教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2.無序擴張和武裝反抗造成國際社會問題
目前,反全球化的力量仍然不成熟,而且大多以非政府組織的形式出場。雖然西方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誕生了一些驚才絕艷的主張反全球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如美國的布侃南、法國的勒龐等,但是反全球化運動依舊缺少一個具有支配性、強制性、能夠影響國家政治權力的有力領導組織。反全球化的代表人群充分利用廣大人民的強大力量組織示威活動,從而擾亂了社會秩序,使得暴力沖突事件時有發生。最為出名的要數在八國首腦在熱內亞舉行會談時發生的暴力沖突事件。反全球化缺少有序的組織和領導,讓很多常規的國際會談也蒙上了“恐怖主義”的陰影。若是從這一點來看,反全球化運動在某種層面上也對國際社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