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涵
(南開大學,天津 300500)
《共產黨宣言》是無產階級的行動綱領,也是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基石。今年,是《共產黨宣言》問世的170個年頭。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有必要深入探究這一經典著作,并根據馬克思、恩格斯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找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原理,并在《共產黨宣言》啟示下,更好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共產黨宣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有哪些呢?下面,是本文的回答。
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社會現象,它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教育與社會的關聯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教育能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教育。其次,自從教育這一社會活動出現后,它就受到了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影響,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言論可知,社會教育發展是由生產關系、所有制所決定的,教育是為統治階級而服務的。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教育與社會的對應關系、關聯做出了深入的論述。在《共產黨宣言》第二部分,二人明確指出,教育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社會的烙印,兩人還就資產階級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進行了批判,因為在他們看來,資產階級教育是所有制關系的歷史性產物,是被掩蓋了的資產階級社會生產關系。由于深受資產階級物質生活條件的影響,所以資產階級教育的性質和內容都是為資產階級而服務的。此外,在資產階級教育中,資產階級還扭曲了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不能忽視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要明確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關系,并通過教育說服群眾、動員群眾,讓工人階級包括高校大學生掌握物質力量。進一步來說,工人階級政黨要善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廣大群眾認識、接納馬克思主義理論,要變教育為無產階級斗爭的武器和工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還要立足實踐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并在創新理論指導下,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共產黨宣言》開篇提到,一切社會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是決定社會意識的根本因素,物質生活則是影響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教育這種社會現象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影響,但是它也可以反過來影響社會。作為社會教育活動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這種“受社會關系制約但是可以反作用于社會關系”的屬性。歷史發展實踐也充分證明,沒有那個階段、沒有什么社會的教育思想能擺脫社會、歷史和階級的影響。不過,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在《共產黨宣言》中揭示了這個社會規律。既然了解了教育的性質和作用,共產黨人要做的是區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本質屬性,使教育擺脫階級的影響,從源頭上重新界定教育的屬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用思想教育、影響、引導學生。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然后,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原則、目標任務和實踐要求,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教育作用。在高校改革大潮中,一些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要適當弱化,有的人甚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完全剔除其中的意識形態部分的內容。這種想法完全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也不利于社會發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步伐,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切實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特色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定位。鑒于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去教育、武裝廣大師生的頭腦,激勵廣大師生為建設一流大學和學科而奮斗。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和政工干部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政策水平、思想理論水平,要深入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意蘊,要堅守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促使大學生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共產黨宣言》揭示了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提出了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些,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和總的方法,這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內容。在《共產黨宣言》第一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用了很大的篇幅論述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點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與此同時,《共產黨宣言》還明確指出:為了適應社會變化,不同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在資本主義開拓世界市場的時候,國家生產和消費就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行為,精神生產也是如此。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要想實現發展,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努力融入世界這個大的環境中去,要積極吸收人類文明史上一切優秀的經驗和成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有必要講清楚這一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客觀認識世界發展趨勢,然后將中國發展置于世界大的背景中去,以堅定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此外,我們還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不斷碰撞、學習、融合的過程,我們不能放棄民族傳統文化,而是尊重民族傳統文化并在批判吸收的基礎上將歷史和文化辯證統一起來,真正實現文化創新。
此外,《共產黨宣言》還對各種社會思潮進行了剖析,展開了批判,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評價,也應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如在探討存在于工人運動時期的小資產階級思想時,馬克思、恩格斯提到:“這種社會主義按其實際內容來說,是企圖恢復舊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意識,它根本沒有突破舊的所有制關系的束縛,它是反動的,是空想的。它最后只能發展成怯弱的悲嘆。”以此為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要科學把握教學內容,高度關注各種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然后對各種社會思潮進行深入剖析并作出科學評價,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科學選擇馬克思主義。
《共產黨宣言》旗幟鮮明地表達了無產階級、共產黨人的教育思想。如《共產黨宣言》開篇即高聲宣布:我們是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目的和意圖的,現在是用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共產主義幽靈神話的時候了。在結尾部,《共產黨宣言》再次宣布:我們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坦蕩的胸懷,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的體現,這個原則就是不隱藏、不害怕,光明磊落,充滿自信,經得起推敲和質疑。這是共產黨人對自己的綱領、實踐和目標高度自信的體現。在革命斗爭年代,革命先驅們帶著坦誠和自信去開展工作。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們也要帶著自信去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和教育,絕不隱藏自己的意圖和理想。如今,有一些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目的性都抱有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清醒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還要堅定信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繼續下去,并緊緊圍繞社會主義中國現階段的發展任務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理論聯系實際,與時俱進,堅持灌輸,是《共產黨宣言》所提倡的理論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將物質生產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內容與形式都與社會發展一致,能經受住社會物質生產實踐的考驗,這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要堅持《共產黨宣言》所提出的灌輸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大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圓滿完成教育使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提倡的灌輸教學方法,是多種方法、多種途徑的集合體,它可以是強硬灌輸,也可以是隱形滲透,其方式和內容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共產黨宣言》提到:共產黨人的教育,目的是使教育擺脫階級影響,通過教育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發展,取代存在著階級和壓迫的資產階級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圍繞“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個宗旨全面展開。為了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個目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傳播真、善、美、公平、正義理念,弘揚正能量,這是高校的使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如今,部分高校師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意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日常事務和素質提升沒有太大的關系,這種片面的思想認識不僅違背了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背離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割裂開來,它必然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發展方向。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要將其與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結合起來,將意識形態教育滲透、融入到文化教育、人性管理和精細化服務中去,使高校廣大師生清醒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明白當代公民在思想上要堅持什么,倡導什么,維護什么,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總之,高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的前沿陣地,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陣地。高校在教學管理中,必須要像無產階級領袖所提倡的那樣,從思想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要找準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教育實務工作的契合點,促使高校教學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