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漪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16號文件”)明確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針對部分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不堅定、理想信念不清晰、價值取向糊涂、誠信意識較差、社會責任感不強、艱苦奮斗精神遺忘、團結協作觀念淡化、心理素質不健康等問題提出了時代要求。新時代,黨中央更是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重要論述為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和科學原則,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更為明確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要求。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再一次把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時期下如何將思想政治內容有效結合到專業課程中,如何把樹德立人與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有機結合,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是當前這個專業也是作為這個專業的一名教師急需解決的時代課題。
“課程思政”簡單來說就是在講授專業技術時要積極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樹立立德樹人和專業學習同等重要的教學理念。在實踐的教學活動中,比如連鎖經營管理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隱性的,要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專業老師要隱性的體現思政價值、品德志趣、民主精神、愛國情操、傳統文化、理想人格、家國情懷等內容。高職院校也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也是擔負著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重任。“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任務都離不開育人,育人就是要對所教育者進行德、智、體、美、勞以及階級思想意識等全面的培養、教育以及灌輸。
黨的十九大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何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將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等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活動,形成全課程育人的濃厚氛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自覺樹立“四個自信”,成為新時期高職院校連瑣經營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目標和教學指向。
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以及黨中央精神提出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全國各類高校都重視課程思政工作,這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了歷史的機遇和動力。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努力構建全方位育人環境,制定了《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并開展了專業課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項目立項工作,2019年幾十門課程被學校列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建設項目。今后將繼續大力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形成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亮點。
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工作推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需要亟待改進的方面:一是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對“課程思政”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二是對思政課程要求、教學體系、內容和教學方法混亂認識不清晰,不能很好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中。三是課程思政教育大環境需要進一步提高。在師德、師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效果需要提高。
千方百計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高職院校是造就工匠精神,實用型人才的根本,這些技能型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展課程思政是必要和重要的途徑。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深刻的認識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是大勢所趨、時代要求,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就要在“課程思政”上下功夫,真下功夫,在課程教學中實現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發力。
《組織行為學》課程是連鎖經營管理的基礎專業課程,以專業知識為主體,建立以“專業課程為主、思政課程為輔”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是必然選擇。在環繞學生價值取向、行為模式、職業道德的培育下,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發展,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思政學習的合力作用,并在實踐中汲取經驗,不斷改進。圍繞《組織行為學》課程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學全過程的整體目標,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模塊。將中國傳統管理藝術與思政課程結合,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增加家國情懷觀念。
《組織行為學》課程是連鎖經營管理學生的必修課程,對他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專業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內容是新時代教學內容改革的重點。在備課上下功夫,要吃透教材,找到教材里面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要多與思想政治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借鑒經驗。要把組織行為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結合起來。
大力營造課程思政環境、氛圍對于新時代改進課程思政教育效果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經濟管理學院層面要加強“課程思政”意識的頂層設計,積極構建規章制度,全面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學校層面要進一步出臺相關文件、指導思想等,加強思政老師和專業老師互幫,指導專業老師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要從管理體系,教學體系等各個方面不斷完善管理,形成合力,讓課程思政理念真正落地,落在我們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細小之上。創造機會,大膽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會,有效利用所在城市、地域的歷史文化資源,拓展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空間真切感。
傳統的專業課考核與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直接的關系,要轉變這種考核模式,要在專業課考核中加入思政考核評價,只有通過這種途徑才能有效提高課程思政的有效性。將專業知識考試分數由以前的一百縮減為80,剩下的20分列為學生的思想政治加分項。其中,思政考核評價并非一句話就可以決定,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組成:第一,在過程評價中,要對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德育、能力、勞動、事跡”這幾個方面表現進行考核,由學生自己評價、學生互相評價以及任課教師考評的方式來完成。在考察學生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是不是有理想、是不是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是不是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第二,在最終評價過程中,將邀請企業專家,思政教師來參與,以學生互相評、專家點評、教師復評的形式進行考察。考核評價中主要圍繞學生理想信念、三觀認知、團隊協作、集體意識、奉獻精神、愛國情懷、艱苦樸素等評價標準進行綜合評價最終確定學生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