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平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常研常新的不變話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只有不斷探索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育教學舉措,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追求,探索課程教學范例,改進教學方法,拓展實踐模式,創新考核手段,才能不斷提升教學實效,努力打造“金課”[1]。這對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政治立場、增強大學生理想和信念極為重要。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再加上高校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方式的單調,使得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陷入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從而春風化雨、入腦入心[2]。”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指明了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新形勢下,利用好新興技術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VR·是Virtual·Reality的縮寫,翻譯為虛擬現實。將VR技術嵌入到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中,能夠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浸潤式體驗教學,虛擬空間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某一歷史事件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做到對歷史事件的深刻銘記。比如貴州師范學院舉行的“VR重走長征路”的沉浸式教育活動,利用VR技術還原紅色基因的本來和歷史,大大的增強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長期以來,近現代史綱要課大多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大多依靠單純的理論教學以及偶爾的實踐教學,對新技術的運用不夠充分,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學生依然是以死記硬背的形式學習這門課,課堂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不能很好地凸顯和激發大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從而對這門課提不起興趣,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感染力。
就目前來說,VR技術的硬件設備生命周期處于初級階段,還比較貴,需要高校拿出一定的財力作為支撐來購買設備。再者是近現代史中歷史事件眾多,VR技術是依托革命歷史故事、重大歷史事件等為內容進行開發,開發門檻較高,相關創新型專業人才還比較缺乏,開發程度還不夠深。
傳統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在學習效果評價上大多采用考試、考察等傳統的形式。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應用VR技術的本質是增加新的教學工具還是引入新的教學方式,目前還存在模糊,界定不清楚的情況,也就是說對VR技術嵌入高校近現代史綱要課后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還沒有創新,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已經成為新時代重要的現實性課題。要從根本觀念上打破固化的思維模式,跟上時代的腳步。筆者認為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主體要實現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學方法要由傳統單一化向現代多元性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統優勢要同信息現代技術高度融合創新,VR技術的嵌入,必能開創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全新局面。
VR技術產品的使用前景非常廣闊。高校應該一方面整合校內資源,加強校際間聯系,與VR技術產品開發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實現紅色VR技術產品的開發、共享,運用到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加強對VR技術與近現代史的科研力度,融合培養造就更多的創新型專業人才,為近現代史綱要課的“鮮活”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VR技術嵌入高校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所以傳統的學習評價方式不適用于VR技術嵌入式教學,必然要求在學習評價方式上有所創新。高校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提升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獲得感知教育和內在提升,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