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卿 福建省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
【關鍵字】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和方式,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閱讀教學內容的開展,著名語文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學習語言不是學一套知識,而是學一種技能。”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傳授技能的一個過程,目的是讓學生有會閱讀的能力。
第一,教師思想觀念的落后。課本教材教學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沒有真正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第二,閱讀及教學方法不當。有的教師沒有將閱讀作為語文的重點內容去教學,或是在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去展開對文章內容的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自主思考的時間。第三,教師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閱讀文章的選擇應當是學生年齡段能夠體會到的內容,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讀”是以聲音的形式將文章轉換為內心知識訊息接收的過程,同時也是閱讀的基礎,通過“讀”,學生能感受到文章作者對事物描寫的全過程及情感走向的心理過程,通過“讀”,學生能夠更全面的感受作者在文字的表述、用詞上的變化及字詞手法的運用[1]。“讀”是最有效的記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某一段文字然后進行剖析,集體感受文章描述內容的美感及用詞的精準。
例如:學生可以將自己覺得優秀的段落在班級中“讀”給其他同學聽,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學習情感的處理。通過學生“讀”的形式,教師可以再配合多媒體設備播放相應的音樂,讓全班學生一起感受,在聽覺上得到充分的享受。學生讀完后教師要給予一定的評價,在讀的過程中怎樣可以更好,同時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在這段文字中真實的感受及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動性。
對于閱讀教學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與信任,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文章,并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細品,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站在中心位置,切不可代勞閱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也不適合新時代下對學生閱讀教學的要求。長此以往下會造成學生思想的禁錮,創新能力的薄弱。
例如:教師可以開設固定的閱讀課程,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意選擇想要閱讀的書籍,在課程的后半段,學生之間要相互交流自己的閱讀感言,或是將自己認為優美的、有意義的段落閱讀給其他同學,也可以相互推薦文章,說說為什么。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相互交流能夠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養成閱讀的習慣。
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完善自己的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并全面地感受閱讀。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當對學生要閱讀的內容提前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的教學方式讓閱讀更有目的性。
例如:教師:“第一請在閱讀之后說明文章表達的主要內容;第二文章可以分為幾個段落;第三文章中的情感走向是怎樣的。”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更高效地閱讀文章并且理解文章的主旨。設疑的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是新課程背景下對新時代學生的必然要求,能夠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更是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創新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辦法,從而滲透式地蔓延進語文學習中,提高自身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