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新媒體時代,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新,用中國氣派的語言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當前,要正確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設成就,科學判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境遇,大力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設路徑。習近平在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指出,“高校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言下之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不斷創新當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是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著力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任務。努力造就有擔當、有本領、有理想的時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基本要素包括:(1)話語主體(說話人):主要指教材編寫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等高校教育者。(2)話語內容(說什么):各種生活話語、學術話語、政治話語的話語群。(3)話語表達(怎么說):各種表達方式與表達風格。(4)話語場域(在什么空間說):話語表達的課堂、校園、網絡、社會實踐場所等相對獨立空間。(5)話語接受主體(受話人):全體大學生。這些基本要素是辯證統一的整體系統,厘清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將會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不斷創新。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增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要不斷創新,更要建立強大的話語體系來增強教育效果。在構建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時,教育主體要用易于接受的說話方式使教育客體開展活動,能夠把契合高校學生心理特征和符合時代特點的因素注入話語體系。第二,有利于引導教育客體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新媒體時代,通過不斷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可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以下兩種發展境遇: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資源的豐富性和主體話語的傳揚,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發展空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吸收了全球話語。其二,信息渠道的擴張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風險嬗變和話語影響,以及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遮蔽與消解。新媒體的出現以新的傳播手段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不斷更新網絡話語體系,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它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圖片、聲音、文字、影像為一體的話語體系特質,無不顯示它的預設性。新媒體因其互動開放、超越時空、形式獨特、傳播迅速、功能多樣、個性時尚等諸多傳播特點而備受00后大學生的關注和青睞。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語言內涵、語言風格和語言傳播的轉換。新媒體傳播語境的虛擬性和超文本性消除了主體間的身份界限、年齡、性別,消除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心理隔閡,使大學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傾訴異常活躍,打破了現實社會交往的心理障礙和空間距離,實現了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無障礙的情感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情變化及日志留言、動態更新、個性簽名,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帶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越時空藩籬的便利性和同步性,同時使他們從開始從傳統的“物社會”向現代的“數字社會”邁進。
新媒體時代,積極應對現實和客觀存在的各種問題,探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發展路徑,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創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學科地位和學科屬性相契合的基本基本原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話語日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圍繞規律、范疇、原理、概念、原則和方法的描述,建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話語,同時凸顯新時代、新范疇、新表達。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必須從解決重大現實問題中提煉話語,從新時代社會實踐中提煉新鮮話語。文學來源于生活,同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到豐富多彩的生產實踐中去尋覓和凝煉。因此,應該以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基礎,不斷充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詞匯,善于從中國特色偉大實踐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尋找新問題,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去解決這些重大問題。要挖掘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話語,如中國模式、中國道路、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正能量等話語,深刻挖掘特別能奉獻的話語,如從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和偉大夢想中提煉生動鮮活的話語,話語主體應該及時迅捷地將這些生動的語言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需要深入教育主體(教育主體包括教育者和高校學生),特別是教育主體的日常生活,向“生活學習”,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加以概括凝煉,在學習實踐中與他們達成語言共通,與大學生共同探討當前的難點熱點問題,并用耳熟能詳、眾所周知的日常生活話語進行表達。從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汲取新鮮的話語元素、提煉豐富的話語素材。用與大學生有情感共鳴的話語反映大學生內心發展需求的呼聲,深刻解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縮短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著高校教育主體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各種新話語、新媒體、新形式詞匯不斷涌現,這也為充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融入新的元素。這些虛擬的網絡語言迅速成為當代大學生喜愛的話語體系,它順應了新時代大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特質,傳達了大學生生活化的話語心聲。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和效度,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不斷吸納網絡語言,并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話語領域,貫穿在課程思政工作話語體系中,及時回應當代大學生內心中的困惑和期待。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話語體系既要遵循基本理論的邏輯,又要有時代感的話語,既要有國際視野,也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新鮮話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