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筱
(鄭州商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經管類專業學習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為后期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由于西方經濟學各章節的分析大多運用到定量分析、數理分析等邏輯性較強的研究方法,導致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容易形成以傳統黑板板書、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方法較為單一,課堂氛圍教委沉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佳。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對研討式教學的應用,可以更加有效地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走出課本固有的知識框架,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識體系和對經濟事務的獨特觀點,從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經濟學原理,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市場經濟中怎么對稀缺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和利用的學科,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經濟型思維模式,被我國教育部列入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普遍開設的11門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西方經濟學課程具備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第一,理論性較強,與實踐結合緊密。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矛盾與沖突日益積累,一系列經濟學理論隨之產生。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不斷改變,其經濟理論也在不斷地得到修正和補充。第二,理論體系復雜龐大,教學內容豐富。西方經濟學由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構成,微觀部分主要是針對家庭、企業兩部門進行研究,包括供需理論、消費者行為論、生產論、博弈論等,主張市場自發調節反對政府干預其中;宏觀部分則引入政府部門,主要包括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均衡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AD-AS模型、失業與通貨膨脹、財政貨幣政策等。第三,研究方法多樣化,數理性明顯。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有實證分析、規范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還有個量分析、總量分析等等一系列多樣化的研究方法,數量模型逐漸成為其重要的分析工具,使得西方經濟學在形式上更加接近自然科學。第四,經典理論缺乏與前沿問題的聯系。目前,我國高校初級西方經濟學教材主要沿襲了微觀經濟學馬歇爾的理論以及宏觀經濟學凱恩斯的理論,并以此作為經典。但教材中的案例大多來源于國外,與我國前沿性經濟問題聯系較少,西方經濟學工程教材彌補了此處的不足,但大多數其余教材還有待更新完善。
以老師課堂講解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之所以沿用這么多年,是因為它有著短時間內對知識進行講解和灌輸的優勢,但同時它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第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傳統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之上通過老師的講解瞬間對知識進行記憶,但理解程度并不深刻,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知識會有所忘記。第二,教學目標忽略了經濟思維的培養。在西方經濟學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大多把教學目標定為知識的傳輸,忽略了經濟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脫離課堂面對現實中的經濟問題時,無從活學活用地進行分析。第三,考核方式單一。傳統教學模式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時,以卷面成績為主,閉卷考試仍為主要的考核方式,并且老師的閱卷過于標準、缺乏靈活性。此種考核方式側重于對學生知識記憶情況的檢測,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研討式教學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研討式教學應用于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則要求學生在研討過程中不斷研究、探索、創新,發散自己的經濟學思維,在課本既定知識框架的基礎上,能夠針對不同的研討選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獨特的觀點和結論。第二,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課程開始之前,老師需不斷關注西方經濟學相關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據此確定相關研討選題;在研討過程中,老師要對課堂研討進行組織管理,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給予幫助與反饋;研討結束后,老師要引導學生針對研討選題進行延伸學習,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或者學術研究。研討式教學更為系統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有助于知識的理解掌握,促進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三,有助于實現考核方式多元化。研討式教學模式為過程性考核的實現提供了充實的依據,它貫穿于課前準備、教學中的互動溝通、課后的教學延伸。有助于將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末考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轉化為以過程為主的考核方式,使得課程考核更加全面、真實、客觀。
研討式教學的根本路徑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將研討式教學有效地應用于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要認真開展調查、組織研討,強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同時優化、調整教學大綱,做好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準備工作。
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原則,積極做好前期調查準備工作。課程開始之前,作為教學改革實施主體的教師之間要積極溝通,從研討式教學在其它課程的應用中吸取經驗,完善研討式教學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將研討式教學引入西方經濟學的課堂中。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引導學生從傳統式課堂向研討式課堂的轉變,調動學生參與研討式課堂的積極性,使得在研討式教學進行之時,學生能夠較好地適應,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與西方經濟學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對課程內容的設置進行科學地更新,增加研討式教學在教學大綱中所占課時量,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研討選題。首先,要注重社會熱點問題,注重選題實踐性、可理解性;其次,要利用新的科研成果,使選題能與最新的學術研究相聯系;最后,要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選題針對性,使得學生通過對選題的研討在掌握課本理論知識框架的同時,也能夠將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研討式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型為“師生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隨著互助媒體在課堂上的運用,可以將其與研討式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中引入經濟題材的影片、視頻、新聞等,為研討式教學的開展加以輔助;在課堂外的即時聊天工具、微博、論壇等,增強了課下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同時可以在研討式教學的基礎上引入翻轉課堂、網絡課堂等新興的課堂模式,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研討式教學的積極性。
研討式教學不僅要注重研討前的準備、研討中的革新,也要對研討后的延伸加以重視。研討結束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感興趣的選題展開學術研究或社會實踐,老師也可據此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比如將競賽獲獎、研究報告、科研論文等作為課程成績評定的重要參考,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重,加大參與選題研討在課程考核中的比重。使得學生能夠在研討式教學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對自己在研討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也獲得一定的鼓勵,同時也使得課程考核體系更加科學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