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楠 蔣俊明 吳佳樂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00)
為營造崇學向善的學風氛圍,高校必須緊抓思想引領主線,利用理想信念教育、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的動力。
高校需以安排形勢政策課、組織思想動態座談會、加大優秀典型宣傳等方式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思想文化的價值引導、人格塑造與目標激勵的作用。
高校應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通過邀請院系教授、杰出校友做專題報告的方式引導新生充分了解師資配備、課程設置、培養目標,肯定專業價值,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經常性組織專家論壇和經驗交流分享會,使學生了解社會需求以及專業的發展動向和趨勢,增強學習動力。
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抓手,引導學生理性認識自我,培養積極向上、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規劃職業生涯明確大學時期各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和自身的發展任務,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與擇業觀。
高校可以在入學教育中重點安排規章制度的教育與學習。通過規章制度的學習引導學生明確日常管理規定的相關要求,明確錯誤行為的后果。通過制度講解和考試等方式,使他們加深管理規定的認識并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加以遵守和執行。
形成班委點名檢查、學院學生會例行檢查、輔導員不定時抽查的三級學風督察體系。對出現遲到、缺勤或早退,課堂上玩手機、不認真聽講現象的同學進行當面批評教育并持續跟蹤管理,對屢教不改的學生依照校規校紀、院規院紀進行處分處罰。
通過開展包括朋輩教育、學術科研等特色精品活動,在活動的宣傳、組織中融入教育因素,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形成良性的競爭態勢。
通過“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方式,發揮高年級優秀學生的榜樣示范引領作用,讓低年級學生在與他們的交流學習,效仿比對中調整發展目標和行為習慣,以點帶面,形成一種“比、學、趕、幫、超”的學習競爭機制。
鼓勵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高規格賽事,發散思維,提升能力。同時,定期邀請專業教師、國外教授學者作專題學術報告,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趨勢與先進科研方法。
學風建設的推進必須注重分層分類、循序推進,緊密關注包括學習后進生在內的特殊群體,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整體力量,確保精準幫扶。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和現狀合理科學推進相關性教育,引導他們樂業、敬業、從業,緊抓新生入學教育穩固學生的專業學習思想,夯實專業信心,通過實習實訓提高專業技能,加深專業情感。
高校要不斷深化服務意識,密切關注學習后進生、少數民族學生、轉年級和轉專業學生、家庭貧困學生等特殊群體,幫助其克服學習困難,調適心理,順利度過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分層分類召開特殊學生學習座談會。了解學習生活近況,針對專業學習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具體指導。
高校學風建設要不斷挖掘黨政領導、輔導員、專業任課教師的優勢,對學習態度有問題、上網成癮、專業思想不牢固、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思想上引導、生活上關心、學習上指導。特別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又不努力的同學采取重點幫扶。
學風建設應充分發揮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特殊作用,通過打造優秀的班級文化、營造特色的公寓文化和塑造網絡清朗空間積極推進學風建設。
高校應狠抓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注重學生干部的選拔和培養,通過打造素質過硬的學生干部隊伍引領班級文化建設。鼓勵班級通過舉辦形式豐富的班級活動和團日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廣大同學在日常交往中增進感情,拉近距離,共同進步。
以學生公寓為文化建設主陣地,通過組織開展公寓文化節、文明宿舍評比等活動,引導學生共建和諧美麗、安全溫馨的“家”,努力把公寓建設成為學生共同成長、修身養性、團結互愛的溫馨家園。
高校學風建設應積極整合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多元網媒平臺,更加專業細致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他們的認知和言行。